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980旅游学概论[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包价旅游
【答案】包价旅游初始于综合包价旅游,即我国所称的全包价旅游。综合包价旅游,是指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旅游全程的活动项日,向旅游消费者大众推出的包揽全程服务工作的一种旅游产品。包价旅游也是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种方式。
(1)团体包价旅游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和普及的原因:
①从需求方面来看,主要是省心省力、安全感强、省钱;
②从供给方面来看,是由于这一产品形式有利于实行批量生产,从而有利于旅行社扩大经营规模。
(2)包价旅游活动的开展通常为团体形式。凡达到这一人数,在使用有关旅游服务时便可享受供应商面向团体购买者提供的价格优惠。
(3)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包价旅游已不再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全包价旅游。在所包价的内容组合方面,出现了“小包价”旅游。
(4)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有关包价内容对旅游消费者的吸引力,旅行社对其包价旅游产品的项目组合可以灵活设计。
(5)旅游批发业务即包价团体旅游的经营者不只是独立的旅游批发/经营商。在欧美各地的旅行社行业中,还有其他经营包价团体旅游业务的企业。
2. 旅游基础设施
【答案】旅游基础设施的解释与划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标准。依据旅游者对有关设施的依赖程度,将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访问期间必须依赖和使用、作为旅游接待地区所必不可缺的那些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依据有关设施的建设特点,将建造于地下或地表的一般公用事业设施划归为旅游基础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指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按照这一划分标准,旅游基础设施应包括:
(1)一般的公用事业设施如供水系统、排污系统、供电系统、道路系统等,以及与此有关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机场、火车站和汽车站、港口码头、夜间照明设施等。
(2)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或条件
如医院、银行、食品店、公园、治安管理机构等。
3. 劳动密集
【答案】劳动密集即生产一定产量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素中,劳动投入的比例高于其它生产要素的比例,生产要素中劳动力较多,而资金少、技术的程度低以及其他要素投入少。劳动密集往往出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名词中。
(1)用以衡量劳动密集程度的标准是一个企业的投资额与员工数之间的比例关系。因此,人均投资额越大,则意味着该企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2)在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时,所使用的标准并非是表面上雇用职工人数的多寡,也不是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之间的比例,而是工资成本在其全部营业成本和费用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工资成本在其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密集的程度也就越高。
(3)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一个相对范畴,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上有不同的标准。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
4. 旅游动机
【答案】旅游动机是指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旅游动机是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条件,包括旅游者身体、文化、社会交往、地位和声望等方面的动机。促发旅游动机产生的心理需要有两种:即探新求异的积极心理和逃避紧张现实的消极心理。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除有个人需要的动机和学习、态度、知觉以及人格等心理因素外,还有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林、性别、社会阶级和微社会群体等外部因素。
5. 社会旅游
【答案】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旅游,是指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社会旅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代旅游能够为人们适时放松、舒展精神和恢复体力提供机会;
(2)外出旅游作为一种观察、体验和认识异乡事物的最直接的手段,为满足人们的求知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6. 奖励旅游
【答案】奖励旅游是指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了激励员工,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的活动,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的出现始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公司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
突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后来,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把旅游度假作为奖励员工的“奖品”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远胜于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很快被各种组织所效仿。
二、论述题
7. 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答案】(1)二战后旅游活动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①世界人口的增加
人口基数的扩人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②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战后几乎所有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都明显高于战前。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使得很多国家中居民的家庭平均收入迅速增加,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支付能力的提高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无疑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二战之后,特别是在发达的下业化国家中,传统的旅行方式逐渐为汽车和飞机所代替。拥有私家车的家庭比例不断增大,公共汽车的运营网络也不断扩展和完善,从而使得汽车成为陆路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节能技术的进步和航空公司间的竞争使得机票价格的降低成为可能,从而使得航空旅行成为人们最重要的远距离旅行方式。所有这些发展都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④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二战后,随着科技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技术进步,很多行业中的生产自动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带薪假期的出现和增加成为可能。这一变化使人们享有了较多的休闲时间,作为休闲活动重要形式之一的外出旅游和度假也因此有了时间上的保证,从而形成了对旅游需求的又一刺激,不仅使出游人数大为增加,并且使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⑤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战后,世界各地的城市化进程普遍加快。城市绝大多数劳动者都在从事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由此带来的身心紧张使人们向往能有机会逃避城市的喧嚣,向往有机会重返没有工业污染的大自然,向往能够给人带来新鲜感受的异域环境。这一情况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迅速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之一。
⑥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二战后,随着各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国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加之通讯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影响,人们对异国他乡事物的了解增多,并因此发生兴趣。好奇心的增加增强了人们的求知欲,加深了人们希望有机会能够亲历观察和体验异乡事物的愿望。
⑦除以上述的推动性因素的作用之外,旅游目的地方面的很多因素对于二战后旅游需求的迅速增长也起了相当大的拉动作用。其中较为突出的拉动性因素有:
a. 很多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所采取的支持态度和鼓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