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依恋
【答案】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个体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个体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密不可分的情感联系,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和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包括安全型依恋、回避和反抗型的依恋和反抗型依恋。
二、简答题
2. 如何看待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答案】在婴儿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且变化最为缓慢的。但伴随着婴儿的发展,气质本身也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着一定的变化。气质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在婴儿期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都正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后天环境与教育对其发展的影响是不能被忽视的。也就是说,先天与后天的相互作用导致婴儿的气质既具有稳定性又有可变性。
(1)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
在婴儿第一年里其气质稳定性呈一个连续增长的模式,有很多研究者综合采用几种评定法(包括问卷、访谈等)研究证实,婴儿气质确具一定的稳定性。研究者在控制得更为严格的情景下进行观察并加以实验测量。结果还是发现存在一种日益増长的稳定性,并且发现这些差异均不受出生环境的影响。
由于婴儿气质所具有的稳定性,我们应该树立正确认识气质的看法。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类型的气质都是可以对孩子的人生产生作用和帮助的,关键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引导。让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找到适合其气质类型发展的人生轨迹。
(2)婴儿气质发展的可变性
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但其在后天生活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作用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改变的。一些研究证明,社会环境(包含后天教养)对婴儿气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不可忽视的持续性影响。由于社会性相互作用网络的深刻的影响,婴儿气质大都会发生一定、甚至较大的变化。
由于气质的可塑性,即可变性,父母或者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环境对己孩子的气质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发现孩子所处的环境或者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气质类型产生冲突时应该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是理性的对待婴儿的气质稳定性和可变性的态度。
3. 简述先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答案】先学前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有:
(1)脑重增加,3岁时脑重达1000克;
(2)神经纤维不断增长;
(3)突触联系不断增多;
(4)神经纤维髓鞘化迅速进行;
(5)皮质抑制机能继续发展;
(6)第二信号系统出现并发展。
三、论述题
4. 发展心理学从哪三个角度分析儿童语言的发展?其中什么角度最适于用来考量人们的交往能力及其培养?请谈谈你对这方面问题的感触和思考。
【答案】发展心理学从语音感知,词汇与句法的掌握以及语言的表达三个角度来分析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
(1)掌握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也是语言的基本物质单位。掌握语音是学会说话的先决条件。婴儿一出生就开始大声啼哭,这是婴儿开始独立呼吸的标志,也是婴儿的口头言语因素的萌芽。婴儿的哭叫无意地练习了正在生长的语音器官。在6〜12个月期间,一方面婴儿通过模仿发出越来越多的声音,即随着生长,语音在扩充。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个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最晚则在生后16个月时。
(2)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在掌握比较丰富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同时,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婴儿最早可以在9个月时说出第一批有特定意义的词语,最晚则可能到第16个月才能说出。第一批词已具备了交流的意义,它们具有明显的表达性和祈使性功能。
(3)句子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简单句和复杂句两者之间比例的变化上。幼儿句子的含词量是以与年龄成正相关的趋势发展着的,各年龄间的差异是显著的。婴儿期言语表达能力的主要特点是它的情境性,这种特点是由儿童的言语交际水平决定的。
(4)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大致经过两个阶段:①理解语言阶段(1〜1.5岁②掌握合乎语法规则的语句,开始积极语言活动阶段(1.5〜3岁)。20〜30个月是婴儿掌握基本语法的关键期。而到36个月时,婴儿己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成为一个颇具表达能力的“谈话者”。
一、名词解释
1. 客观性原则
【答案】客观性原则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必须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探索,人的心理现象是受外界条件制约的,在检验参与者的观点时必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能凭主观臆测的轻易得出结论,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首先应客观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幼儿。幼儿教师对幼儿作品,包括整个审美教育过程的评价,应实事求是、公正合理,以正面引导为主
二、简答题
2. 简述皮亚杰的守恒实验,并指出此阶段的儿童思维发展处于哪个阶段;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
【答案】皮亚杰设计的守恒实验是为了证实幼儿思维的不可逆性。在液体守恒实验中,向儿童呈现两只相同的玻璃杯,杯中装有等量的液体。在儿童确认两只杯中的液体是相等的之后,实验者把其中一杯液体倒人旁边一只较髙、较细的杯子中,液面自然升高,然后问儿童“哪个杯子的水多一些?”实验结果表明5〜6岁儿童处于守恒的转折阶段,儿童一般在8岁左右达到守恒。皮亚杰把儿童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儿童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表象和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了重要作用,思维的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中儿童开始出现“守恒”,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能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或形象的帮助。
(4)形式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一阶段青少年根据假设对各种命题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在不断发展,思维水平已经开始接近成人。
3. 简述托马斯和切斯提出的各种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儿童抚养的启示意义。
【答案】(1)托马斯和切斯提出婴儿气质类型的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认为儿童早期存在相对稳定的个体差异,表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