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项目的鉴别指数D 是0.23, 这说明该项目( )。
A. 很好
B. 良好、修改会更好
C. 尚可、仍需修改
D. 差、必须淘汰
【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测验专家伊贝尔提出的用鉴别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鉴别指数为0.40以上,项目评价为很好;鉴别指数为0.30〜0.39, 项目评价为良好,修改后会更佳;鉴别指数为0.20〜0.29, 项目评价为尚可,但需修改;鉴别指数为0.19以下,项目评价为差,必须淘汰。
2. 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变量,且服从正态分布,计算相关系数最恰当的方法是( )。
A. 积差相关
B. 等级相关
C. 点二列相关
D. 双列相关
【答案】A
【解析】积差相关系数是用来表示两个呈线性关系的正态连续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满足4个条件,两列、正态、连续、线性,故使用积差相关。
3. 某5岁儿童在进行我国修订的比内一西蒙量表测试时,其通过题目分别为5岁组全部通过,6岁3个,7岁组3个,其智龄为( )。
A.5岁半
B.6岁
C.6岁半
D.7岁
【答案】B
【解析】比内一西蒙量表的智龄计算方法是:以被试全部通过项目的最大年龄水平作为被试的基础年龄,被试的智龄等于基础年龄再加上在基础年龄以上年龄水平通过的题目数乘以每道题目代表的智龄。我国修订的比内一西蒙量表每道题目代表的智龄为2个月,所以这名儿童的智龄为:5(岁)
岁+12(月)=6(岁)。
4. —个7岁儿童甲智龄为8岁,一个12岁儿童乙智龄为14岁,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低为( )。
A. 甲小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比率智商等于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所以甲的比率智商为,乙的比
率智商为所以甲的智力水平小于乙。
5. 下列关于项目反应理论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
A. 项目反应理论又称潜在特质理论,它与心理学中关于潜在特质的一般理论有关
B. 大多数项目反应模型都假设完全潜在空间是单维的
C. 项目反应理论还假设同一特质水平的被试对不同测验的反应在统计上是相关的
D. 项目反应理论认为,被试对于测验项目的反应除了受到某种特定“特质”支配外,还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
【答案】C
【解析】项目反应理论的局部独立性假设指出:同一特质水平的被试对不同测验的反应在统计上是独立的,即被试对一个测验项目的反应不受他们对其他测验项目反应情况的影响。
6. 以再测法或复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 )。
A. 大
B. 低
C. 小
D. 不确定
【答案】A
【解析】再测法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被试者前后施测两次测验,求两次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复本法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 然后求得被试者在两个测验上得分的相关系数。两种求信度的方法都受到测验时间间隔的影响,间隔时间越短所测得的信度系数越大。
7. 下列关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T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被试可以自选测量模型
B. 被试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C. 被试可以自选试题
D. 被试接受的试题会有所不同
【答案】D
,将项目按难度等级排定顺序,如【解析】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A Ts )
果受测者在某一难度标准上答对了几道题,则测验程序就会自动将其带到更高难度的项目测验中,由电脑程式最终可以认定受试者所处的难度等级。这种方法缩短了整个测量时间。
8. 下表是四位儿童的斯坦福一比内智力测验结果,心理年龄超过8岁的儿童是( )。
四位儿童的生理年龄与比率智商
A. 小明、小丽
B. 小丽、小芳
C. 小刚、小芳
D. 小刚、小明
【答案】B
【解析】比率智商IQ=智龄(MA )/实龄(CA )*100,智龄=IQ*CA/100, 按此公式可算出四位儿童的智龄分别为:小明7.2, 小丽8.05, 小刚7.6, 小芳8.1。智龄是对智力的绝对水平的测量,说明儿童的智力实际达到了哪种年龄水平。
9. 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与( )的比率。
A. 系统误差
B. 误差
C. 随机误差
D. 总方差
【答案】D
【解析】在测验理论中,效度被定义为在一组测量中,与测量目标有关的真实方差(或称有效方差)与总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效度系数,代表有效方差,代表总方差。
10.如果某测验的效度系数是0.70, 则该测验无法做出解释的变异比例为( )。
A.30%
B.49%
C.51%
D.7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