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治周报》
【答案】《政治周报》是国民党的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出版。该报于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毛泽东主持筹办工作并担任首任主编,从第5期起,先后继任主编的是共产党员沈雁冰、张秋人。该报注重用事实说话,通过大量事实报道和评论,揭露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阴谋活动,揭示右派分裂的必然性,反击敌对新闻工具的反革命宣传,为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和巩固广东民主革命基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每期销量4万份,1926年6月停刊。
2. 《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答案】《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1919年7月21日创刊,周恩来任主编。该报为对开大张日报,后改为三日刊,有时还发行号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广大读者称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
3. 《生活》周刊
【答案】《生活》周刊是由中华职业教育社于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创办的刊物,创刊之初以宣传职业教育为宗旨。1926年,邹韬奋接任主编,不断充实内容、革新版面,逐步发展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九·一八”事变之前,该刊以力求政治清明与事业振兴为目标; “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迅速走出改良主义幻想,投入抗日救亡洪流,《生活》周刊也转而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中心,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发起为抗日军队捐款的活动。此外该刊还发表文章系统介绍社会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该刊十分重视读者意见,开辟“读者信箱”专栏,征求读者意见,积极开展为读者服务的工作; 该刊的“小言论”专栏也很受读者欢迎。在新闻业务上,《生活》重视选材的趣味性和价值性,主张文风要明显畅快,深得读者好评。在邹韬奋的主持下,《生活》周刊销数增至15万份,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刊物。1933年12月,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4. 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
【答案】中国近代报刊四要素是指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组成的中国近代报刊格局,最早是外报形成的。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等就有大量自撰的言论,也有文艺作品和消息。《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首次登载行情物价表,并在新闻后加编者按。《遐迩贯珍》首次运用插图,首辟广告专版。1876年《申报》第一个刊登新闻画。1897年11月24日,上海《字林沪报》附出的《消闲录》是中文报纸的第一个副刊。中国近代第一份新闻、评论、副刊、广告四要素俱全的日报是《申报》。
5. “卫视”
【答案】“卫视”(StarTV ),全称为卫星电视广播有限公司,1991年10月成立并开播,系香港和记黄埔集团出资创办,董事长原为李嘉诚。“卫视”以香港为中心点,设有用英语播音的音乐台、体育台、新闻台、合家欢台和用汉语播音的中文台5个频道节目,通过亚洲卫星一号向亚洲地区免费传送24小时不问断的电视节目。目前,“卫视,,已为世界“报业大王”默多克所控股。
6. 解放日报事件
【答案】“解放日报事件”发生于上海,具体过程是:上海大专院校造反派红卫兵,要求将载有批判《解放日报》文章的《红卫战报》,同《解放日报》一起发行。这一要求遭到拒绝后,大批红卫兵于1966年11月30日冲进解放日报社,使报纸无法发行。而报社周围有数十万群众,高喊:“我们要看《解放日报》”的口号,反对占据报社。这一斗争持续了8天8夜,以中共上海市委接受造反派红卫兵的条件而告终。这一事件,不仅造成解放日报社机构瘫痪、工作混乱的局面,而且严重影响了上海乃至全国新闻界。
7. 史量才
【答案】史量才是旧中国报业家,上海《申报》的总经理。1908年任《时报》主笔,1913年接办《申报》,1929年购进《新闻报》大部股权,意图组织报业托拉斯,受到挫折。九一八事变后,政治态度趋向进步,积极支持抗日运动。他举办申新通讯社,申报补习学校,申报新闻函授学校,申报流通图书馆,出版《申报年鉴》,《申报月刊》、精制全国地图等,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引起国民党最高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被蒋介石派遣的特务暗杀与沪杭公路上。
8. 《中国时报》
【答案】《中国时报》是台湾发行量最大的两家民营报纸之一,其前身是《征信新闻》,后更名为《征信新闻报》,1968年9月1口改名为《中国时报》,并成立了报业集团,由余纪忠独立经营。该报团以派驻海外记者的第一手采访报道为国际新闻的主要来源,世界各大城市均设办事处,同时订用世界各大通讯社的电讯稿,销量居台湾报纸首位。1987年9月12日,《中国时报》派驻港办事处主任江素惠由香港飞抵厦门采访,成为第一家派出记者采访大陆的台湾报纸。
9. 时务文体
【答案】指19世纪末,以梁启超为主笔的《时务报》所形成的评论文风和文章体式。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行文自由,不拘一格; (2)语言平易,使用俗语、欧式句式; (3)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文体最早是王韬在《循环日报》运用的,当时叫“报章文体’,;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因此被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10.《时事画报》
【答案】《时事画报》创刊于1905年9月,是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画报,由著名岭南派画家高剑父、潘达微等人绘编出版。该报分为图画和文字两部分,图画部分大都是配合时事新闻绘制的宣传画,如《钦廉起义图》、《黄冈起义图》、《鉴湖女侠秋瑾像》之类; 文字部分有论说、短评、要闻、谈丛、小说、诗界等栏目,曾发表《_十载繁华梦》、《党人碑》等揭露贪官污吏和歌颂革命党人的小说。
11.新生事件
【答案】新生事件是十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为限制报刊言论自由而制造的一起事件。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易水的杂文《闲话皇帝》,说到日本天皇是个生物学家,做皇帝是为了统治需要,否则他在生物上会有更多的成就。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借口此文“侮辱天皇,妨害邦交”,要求国民党政府查处。国民党政府当即查封《新生》周刊社,判处主编杜重远徒刑一年零两个月。国民党中央还电令其各级党部及新闻出版界,加紧查禁抗日言论,取缔抗日运动。这就是中日反动派合伙制造的“新生事件”。
12.“左翼记联”
【答案】1931年10月21日,中国新闻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该会于1932年3月20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简称“左翼记联”)。联盟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国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联盟还通过上海的新声通讯社、远东通讯社,发布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的消息。
二、简答题
1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情况。
【答案】(1)中国古代报纸的印刷情况
①唐代。目前没有材料证明唐代有过印刷报纸。“开元杂报”的原件是书写在“帛”(丝织品)上的,英法两国收藏的两张唐代归义军进奏院状原件,也都是手写的。
②宋代。宋代官方的“进奏院状”,是手写抄传的。由于宋代刻印书籍较为普遍,也许手抄发布的邸报传出后便有人刻印了。非法传播的小报,也可能有先抄后印的情况。
③明代。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并且逐级抄传。同宋一样,邸报从宫廷或官府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