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21国际新闻传播综合考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大跃进”

【答案】“大跃进”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在建设上追求大规模,提出了名目繁多的全党全民“大办”、“特办”的口号。“大跃进”运动是建国后的中国所经历的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

2. 邹韬奋

【答案】邹韬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1926年10月起,他开始担任《生活》周刊主编,对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使其深受读者喜爱。“九·一八”事变后,邹韬奋从改良主义者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思想的爱国者,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生活》周刊创造了当时杂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生活》周刊被反动当局查封后,邹韬奋继续创办《大众生活》、《抗战》等,成为轰动全国的“七君子”之一,死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长期的报刊实践中,邹韬奋提出了有价值的新闻理论,如关于新闻言论自由、报刊要有特点和个性等,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报刊思想,也即是著名的“韬奋精神”。

3. 中国广播公司

【答案】中国广播公司是台湾最大的广播机构,受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台湾当局的“行政院”双重领导。其前身是“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1日在南京开播,1949年迁台湾后,改组为“中国广播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台北,发射基地遍布台湾全省,有9个分台,28个转播台,使用133个频率172部发射机全天24小时播音,总发射功率达3714千瓦。该公司分对海外广播、对大陆广播和对台湾省内广播三个方面。1957年10月,该公司首先一次性推出10个“综合节目”,此后,“综合节目”开始在台湾各广播电台盛行,提高了该公司各广播电台的影响力。

4. 《大清报律》

【答案】《大清报律》是1908年1月清廷商部、民政部、法部等参考日本的新闻纸法拟订的一部专门适用于新闻事业的法律,1908年3月奉旨颁行。报律除了报刊禁载规定外,还新增了不少限制性条款,进步之处是在报刊创办这一问题上,由批准制改为注册登记制加保证金制,办理

这一手续的部门也由巡警衙门改为行政部门。《大清报律》虽是资本主义的形式,但规定报刊样品须事先送呈有关管理部门审查,内容含有大量的封建文化专制主义色彩。1911年,《大清报律》改称为《钦定报律》,保存了原“报律”的主要内容。

5. 范长江

【答案】范长江是中国著名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他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进行西北采访活动,为该报写的通讯后汇编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这一系列通讯以纪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还首次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红军的状况。他的文章笔触生动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长江”名噪一时。1936年,他又深入内蒙西部采访写了通讯《忆西蒙》。1937年西安事变后赴西安采访,并第一次接触了共产党人,后赴延安采访毛泽东,思想发生深刻转变,期间发表通讯集《塞卜行》。1938年脱离《大公报》,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创办“青记’,、“国新社”、香港《华商报》等,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延安《解放日报》副总编,新华社“四大队”队长,成为无产阶级新闻战士。建国后,曾任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社长等职。

6. “付费墙”

【答案】“付费墙”CPayWalls ,即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它是在传统报业的衰落下,许多新闻提供商建立的网上付费模式。建立付费墙的目的就在于将不订阅报纸的潜在读者挡在墙外,并且产生了质量更高的网上收益和更高的每千次点击(CPM )费率。自2009年5月12日默多克宣布对报纸网站停止“免费午餐”以来,新闻集团旗下报纸包括《泰晤士报》、《华尔街日报》、《星期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等先后宣称都将设立“付费墙,’,对在线内容实行付费阅读。在所有面向手机平台的读报软件中,英国的《卫报》是第一家实施收费的。该报在iPhone 和单odtouch 的读报软件下载已超过10万次。自2009年12月11日起《卫报》开始向iPhone 手机用户推出收费订报服务,每月收费2.39英镑。

7. 《联合日报》

【答案】《联合日报》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刊,1945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从重庆派至上海的原重庆中外出版社负责人筹建。该报名义上是一份民间日报,声称“纯民间资本,无党派立场,发挥民间舆论精神”,实际上是中共的报纸。该报仅出版了两个月就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于1946年恢复出版,改名《联合晚报》,由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直接领导。

8. “冷排”

【答案】实际上是“照排”,即运用照相工艺在可感光的版基上排版,完成印刷制作。1981年5月创刊的英文《中国日报》引进美国全套照排系统印刷,成为我国第一张采用“冷排”方式

出版的报纸。1985年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成为我国第一张用“冷排”技术出版的中文报纸。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报刊印刷技术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

9.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答案】《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81年1月29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

10.《解放》周刊

【答案】《解放》周刊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出版的政治理论机关刊物,1937年4月24日创刊,16开铅印,后改为半月刊。该刊辟有时评、论著、翻译、通讯、文艺等专栏,中央领导同志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博古等都在该刊上发表文章。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和策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起到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1941年8月,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解放》周刊停办,共出版134期。

11.《自立晚报》

【答案】《自立晚报》是台湾第一家晚报,也是影响较大的晚报,1947年10月10日在台北创刊,创办人是周伯庄。报头刊有“无党无派、独立经营”八个字,并以“纯民间报纸”和“公正客观、不偏不倚、无隐无讳”为标榜,其言论主张经常代表并反映台湾地方非国民党人士和台南大财团的观点和意见。

12.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

【答案】五四时期的《晨报副刊》是推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副刊之一。《晨报》于1916年8月15日创刊于北京。李大钊参加该报编辑以后,1919年2月7日,《晨报》宣布把具有副刊性质的第7版改组,增加了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译丛》两栏目,使《晨报》第7版变成为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潮的新园地。这是新文化运动中最先革新的副刊。李大钊为该副刊撰写了数十篇文章,并刊载了许多介绍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1年10月起,副刊改成4开4版的单张《晨报副刊》,由孙伏园主编,得到鲁周评论》彻底揭露帝国主义,道破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的本质,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