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被誉为“进步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
A. 赖斯
B. 杜威
C 巾白克
D. 蒙台梭利
【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帕克(1837~1902)先后在马萨诸塞州昆西市和芝加哥库克师范学校进
,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行教育革新实验,创造了“昆西教学法”。
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
A.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B.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C.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D. 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克服孤独感; 成年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 老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克服绝望感。
3. 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
A. 视觉适应
B. 望梅止渴
C 青春期男孩变声
D. 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答案】B
【解析】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在理解“学习”的含义时要注意,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ACD 三项虽然都有行为上的变化,但A 和C 属于生理的本能使然,视觉适应属于生理适应,青春期男孩变声属于生理成熟引起的行为变化。D 项是由于药物导致的行为变化。望梅止渴属于经典条件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梅子的颜色形状本来是中性刺激,梅子被放入口中产生了唾液就形成了无条件反应,多次刺激过后,颜色和形状这个中性刺激就变成了条件刺激,这样,看到梅子就能产生唾液,也就止渴了。
4. 近代史上最早提出义务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柏拉图
B. 路德
C. 夸美纽斯
D. 赫尔巴特
【答案】B
【解析】宗教改革运动始于德国,发起者是马丁·路德。按照路德派教义,个人的信仰源于个体对《圣经》的独立的理解。人人都应读《圣经》。这种平等的观念反映到教育上则意味着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他认为应使每一个儿童,不分男女贫富都受到教育,教育应在所有等级的儿童中普及。与普及教育的主张相联系,路德进而提出义务教育的主张。他认为,对父母而言,使子女受教育是一种对于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对行政当局而言,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应强迫父母把子女送入学校受教育。对不承担义务的父母,国家应予以惩罚。
5. 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阐明“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
A. 发现教学模式
B. 掌握学习模式
C. 范例教学模式
D. 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答案】C
【解析】发现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是通过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地重组和改造,使学生的智力获得发展;掌握学习模式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强调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指导,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它包括教学准备一确定课时教学目标一进行课程教学测验一测验一矫正一再测验几个阶段;范例教学理论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范例教学论对范例教学组织环节提出了各种设想,其中施滕策尔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基本上概括了其他范例教学论者所提出的各种
设想。因此,范例教学模式的组织技术可以以他的基本设想为代表,划分为四个阶段:
地阐明“个”;范例性地阐明“类”;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相互关系;范例性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个人为中心,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和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学习,而非“教”学生学习。
6.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 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 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特点的掌握程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人文主义教育还是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都非常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古典科目及以拉丁文与希腊文为核心的古典语言是课程的基础和主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
A. 《伦理学》、《政治学》
B. 《理想国》、《法律篇》
C. 《理想国》、《伦理学》
D. 《政治学》、《法律篇》
【答案】A
【解析】《伦理学》、《政治学》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理想国》、《法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
8. 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
A. 全结构式观察
B. 准结构式观察
C. 半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观察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结构式观察是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观察者严格地界定研究的问题,依照一定的步骤与项目进行观察,同时采用准确的工具进行记录。结构式观察能获得大量确切和翔实的观察资料,并可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也比较费时:非结构式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标和方向,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