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814政治学原理与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模糊综合评价

【答案】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 ),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 ),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2. 时间序列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政策分析中,经常会有某个观察变量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对今后的具体目标或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可以将该变量以往的观察值和时间进行回归,得到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式。然后将今后的时间数值代入方程式,估计出该变量在以后的可能发展水平。

3. 强制性工具

【答案】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是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使用该工具,没有给目标群体留下多少自由决定的余地,具体的形式有:管制、公共企业、直接提供。

4. 政策信息

【答案】公共政策活动实际上是对政策信息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使用、反馈的过程,即输入关于社会各方面要求与需要的信息,经过转换(领导层的决策),输出作为所制定的政策内容的信息,其中也包括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政策信息的优化与政策优化是统一的:高质量的信息采集、科学的信息处理、有效的信息传递、快速灵敏的信息反馈等,既会保证政策目标与政策方案的优化,也会保证政策的有效实施。政策信息是反映国家进行各种政策性活动的意志、主张、倾向的信号,并表现这类活动的各种关系。除了那些保密性信息外,搞行政信息垄断是错误的。政策信息原则上应该是开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信息闭塞而造成的政出多门、互相抵消、不同步、不配套等问题。获得政策信息应是多渠道的,既有来自大众交流媒介的各种社会渠道,也有来自政府机关的内部渠道。因此,要加强各种信息渠道的沟通。

5.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是指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目标群体)两个方面。政策的直接客体是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政策的制定围绕着社会问题和政策问题展开; 政策的间接客体是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政策是通过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来达成政策目标。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6. 志愿失灵

【答案】志愿失灵是指第三部门无法有效率地配置公共商品或服务的现象。对于第三部门作为解决社会问题途径的缺陷,莱斯特. 撒拉门从第三部门作为一个志愿部门的角度将其总结为“志愿失灵”。按照该总结,“志愿失灵”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与政府途径相比,单纯依靠第三部门一般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第三部门的这一缺陷实际上在市场失灵部分己经有比较充分的说明。与政府部门相比,第三部门主要依靠自愿的方式来筹集资金。

(2)与政府途径不同,第三部门中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分布上可能具有不平衡性。志愿组织或者捐助者的偏好可能会导致第三部门所提供的志愿性服务在地域或者人群的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

(3)第三部门中的志愿组织很可能会受到其捐助者过多的影响,从而将违背民主原则的家长制作风带入其服务过程中。

(4)第三部门可能会山于不能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而制约其服务能力。与缺乏足够资源的支持类似,志愿组织在吸引专业人才加入方面往往也存在困难。这种困难也成为制约志愿组织活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7. 政府

【答案】政府是一个国家为维护和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组织。一般地,将政府称为第一部门。政府的主要特点包括:①它是现代社会中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②它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 ③它在提供物品(或服务)时一般并不以营利为目的:④通过合法地行使强制力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简答题

8. 公共部门如何才能以顾客为导向?

【答案】公共部门要实现以顾客为导向,就要对公共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变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民的需要和价值作为组织行动的指导。这意味着确定施政日标的标准由专家决定转变为对公民所需的考虑,使公共资源的投入与执行政策的过程,均能达到顾客期望的结果。

(2)重视服务质量。以成本效益为基础的效率标准,转变为对服务质量以及民众评价的重视。

(3)重视评估与改进。从依法行政转变为“产品质量”的评估与改进,即从消极的控制转变为积极的服务。

(4)获取员工的认同。管理理念由控制员工转化为获取员工的认同。

(5)注重效果。强调对从对特定“功能”、“权威”及“结构”的服从,转变为对“使命’,、“服务”、“顾客”以及成果的高度认同。(6)建立公务人员对责任的自主性和认同。责任由法规强制,转变为公务人员自主性的建立与认同。(7)培养使命感。由一味的遵循“法规’夕、“程序”,转变为对问题彻底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8)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从一条鞭式的管理,转变为寻求民众的支持与认同。

9. 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特征。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组织的管理与服务,通过高素质和不断改进的产品和服务,获取顾客满意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强调顾客中心、绩效中心、前馈控制、全面管理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典范。其特征为:

(1)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组织、社会及社群,以最佳客观标准作为评价标准。

(2)全面质量管理系质量改善的整体制度,改善质量的方法,依据事实的决策而非主观臆断。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限于顾客(使用者)所得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也包括改善组织内部绩效的一切作为。

(4)全面质量管理认为质量是组织内部一切业务的必然结果,所有部门及成员皆应参与; 组织不但有追求质量的制度,也需要追求高质量的文化。

(5)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要求一切的工作、程序能全程无误地完成。

10.简述英国的政府再造策略。

【答案】英国的政府再造方案,主要有效率稽核、财务管理改革方案、续阶方案、公民宪章以及民营化:

(1)效率稽核(efficiency scrutiny)

撒切尔首相执政后,在首相办公室成立了一个“效率小组”,对各行政部门的特定问题,如增进效率、消除浪费等进行小规模调查,其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改善政府机关阻碍行政效率的因素,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财务管理改革方案

1982年5月内阁提出了“则务管理改革方案”,并由则政部和“管理暨人事局”成立一个“则务管理小组”来推动这项方案的进行。“财务管理改革方案”是一种绩效管理和目标管理式的财务预算运用模式,强调机关内各业务主管有权进行分权式的财务管理,同时要负管理成败之责任。计划的重点在于消除政府浪费、提升行政效率、建立成本意识观念、确保资源运用之最大效益,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具有清楚的工作目标,对资源是否作最有效运用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界定,并拥有所需信息、训练与专家的建议。该方案鼓励各部门大量运用绩效指标,来引导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