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质量标准所803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开放经济中,属于政府宏观政策的最终目标的是( )。
①国际收支平衡②不存在贸易逆差或顺差③经济均衡增长④消除通货膨胀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为: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加和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贸易顺差或逆差。
2. 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以卜几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B
【解析】市场利率提高,说明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增加,银行会让更多准备金(特别是超额准备金)通过信贷进入市场,故银行准备金减少。
3. 货币政策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是下列哪种情形下的结论?
A. 固定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流动
B. 浮动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流动
C. 浮动汇率制下,并且资本完全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解析】根据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可知,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且资本完全流动,则货币政策
无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且资本完全流动,则货币政策有效而财政政策无效。
4. 对于极端凯恩斯主义的IS-LM 模型,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 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B. 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 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C. 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之百的“挤出效应”; 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D. 对私人投资产生百分之百的“挤出效应”; 宜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答案】A
【解析】极端凯恩斯主义的IS 一LM 模型,意味着IS 曲线垂直而LM 曲线水平。这时财政
,而货币政策无效。由于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所以应该采取政策非常有效,不会出现“挤出效应”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束目激经济。
二、论述题
5. 试说明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井比较其异同。
【答案】(1)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
新古典主义以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顶期、市场出清、自然率假说为假设条件,得出了宏观政策的无效性、适应性预期错误论的观点。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凯恩斯主义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非市场出清假设为理论前提,同时增添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与理性预期假说,得出了经济可以处于非充分就业均衡、货币工资粘性和经济周期等观点。
(2)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相同点
虽然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存在很大的区别,但在某些假设和结论方面也存在相同点。 ①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主义都赞同理性预期的假设。新凯恩斯主义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实质上是认同了新古典主义的理性预期的假设。
②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占典主义都含有微观经济学基础。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占典主义都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
(3)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分歧
①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连续出清。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②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③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格和下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而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所以,为了避免较长时期的非充分就业持续出现,凯恩斯主义认为需求政策仍然是有效力的。新古典主义坚持宏观经济政策无效论,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因此新古典主义
认为,只要公众存在理性预期,任何试图调整经济的政策都是无效的,政府要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必须具有欺骗性。
6. 说明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这一概念最先在芬·基德兰德(F.E.Kydland )与爱德华·普雷斯科特【答案】“时间不一致性’
(E.C.Prescott )于1977年合写的《宁要单一规则,不要相机抉择:最优计划的不一致性》一文中提出。简单地说就是,决策者(政府)开始实施一项最优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下一阶段会出现使决策者改变计划的动机,即今天的决策不再适合明天了,这就出现了时间的不一致性。特别地,有时决策者能够通过前后小一致把事情做得更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指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并不是一个针对自然的博弈,而是一个多方理性当事人参与的动态博弈。其中公众是具有理性预期的最优化者,同样,政府也是一个有目标和偏好的最优化者。于是,在; 时间,政府出台一个最优政策并被公众相信,在t+n期重新最优化时,政府会发现背弃原来的承诺或在原先宣布的政策上动点手脚对政府更有利。于是事先和事后的最优化之间存在了不一致,即动态时间不一致。由此,政府干预经济的相机抉择的政策由于时间不一致的存在而在实施过程中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目标函数最人化。
三、计算题
7. 假设某人从25岁开始上作,年收入为50000元,60岁退休,预期寿命为85岁,现在他已经45岁,试求:
(1)此人的则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2)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多少?
【答案】(1)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定,人们总希望自己一生能比较平稳安定地生活,从而他们会计划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匀地消费。
,平均每年消费为C=此人的终身收入为YL ×WL=5×(60-25)=175(万元)
元)。
在45岁时,此人拥有财富为
点,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以后每年的消费为
费倾向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万元)。把此人45岁看成新的起,此人的财富边际消(万元)。 (万
即此人的财富边际消费倾向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0.025和0.375。
(2)假定此人现有则富100000元,按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其每年消费为:
C = 0.025×100000+0.375×50000 = 21250(元)
即假定此人现有财富100000元,则他的年消费为21250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