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初中生学习倦怠与自我调节学习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倦怠 自我调节学习

  摘要


学习倦怠是学生在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感到厌烦、疲乏、沮丧和挫折,从而产生身心俱疲的一种心理状态,并伴有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状态。因为学习倦怠现象会影响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所以近年来初中生的学习倦怠状况已经开始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自我调节学习与学习倦怠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关系,意在为防止学习倦怠的发生提供一些参考。
本研究首先在朱艳编制的《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基础上修订了适合于本研究使用的《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之后利用该量表和国内较成熟的可以适合于中学生使用的《自我调节学习量表》对初中生的学习倦怠状况、自我调节学习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考察。在对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1.本研究修订的《初中生学习倦怠问卷》包括三个维度,分别是:行为不当、情绪低落和低成就感。该问卷具有良好信效度。
2.初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但仍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具有中等以上的倦怠感。其中低成就感的分数最高,其次是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
3.在性别、生源、年级和学习成绩自评等级上,初中生学习倦怠呈现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情绪低落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4.在性别、生源和学习成绩自评等级上,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以及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不存在显著差异。
5.初中生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与自我调节学习的五个维度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初中生的学习倦怠感存在显著差异。
6.自我调节学习中的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元认知策略,以及初一年级可以负向预测行为不当;资源管理策略、情感成分和期望成分以及初一年级可以负向预测情绪低落,生源可以正向预测情绪低落;期望成分、资源管理策略、情感情分以及认知/元认知策略可以负向预测低成就感,而性别和初二年级可以正向预测低成就感;资源管理策略、期望成分、初一年级、情感成分和认知/元认知策略可以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