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艺术:拯救的人生──嵇康艺术精神探析

关键词:嵇康,理想世界,艺术精神,为人生而艺术

  摘要

  魏晋时代是一个沉重而痛苦的时代,同时也是人的精神世界获得极大解放的时代。自觉了的个体开始追问人生价值、追求生存理想。然而,当长久以来维系人心的思想体系被打破,精神的自由解放该流向何方?人的生存理想最终怎样实现?魏晋时代的艺术自觉于此中升腾起来。只有在艺术之中,精神的自由才能够不因狂放而走向散漫虚空,人之为人的理想状态才能真正实现。 本文以魏晋代易之际一个具有独特光彩的人─嵇康为代表来为这一时期的艺术精神提供典范证明。在中古文学史、艺术史的现代研究中,关于嵇康艺术问题的讨论并不是一个新颖的话题,但往往大多数停留在艺术观念本身,很少挖掘出其与魏晋时代人的生存境况之间的重要联系,因而无法全面揭示其深刻价值。本文则通过对嵇康个体生存状况、思想世界进行深入而细致的分析,最终落脚于他诞生于时代又独具魅力的艺术精神上,揭示其对人生的意义。   本文主体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士之自觉与自觉之嵇康─嵇康生存状况考察   在这一部分,本文通过四方面的分析勾勒出了魏晋时代一个自觉了的文人士大夫形象:   一、 对政治的拒斥疏离。通过对史料和嵇康文本的把握,透视嵇康在政局动荡中对政治及仕途的态度。他作为魏晋时代个体自觉的典范代表,其内心解放程度之深,追求精神自由之切首先促成的便是对政治的坚决拒斥与主动疏离。   二、心性的呈露。魏晋时代的个体自觉意识作为时代风潮囊括了魏晋士人百态,魏晋士人之心性由此自觉而得以自由呈现。本文以“不群”为标志展示了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背后支持着嵇康的个性风神。   三、思想的飞翔。从嵇康文本出发,结合文献资料挖掘嵇康个体思想的独特一面。着重分析了嵇康以“自然之理”为核心的个体生存原则和以“真诚”为核心的人伦关系准则;嵇康对以自然与真诚为两大支柱构成的人的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   四、 感性生活与生存理想。综合上面三部分,总结说明了嵇康现实生活状况及其所追求的理想生存状态。   这一部分分析了嵇康及其生存理想。然而,嵇康所身处的却是魏晋之际躁动不安的时代。嵇康于人于世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艺术的自觉为此提供了答案。 由此,进入第二部分对嵇康艺术精神的探析。   第二部分从冲突到拯救─嵇康艺术精神探析   嵇康关于艺术的观点集中在《声无哀乐论》与《琴赋》两篇乐论中。   本文首先说明嵇康乐论诞生的背景,简要分析了儒家传统音乐思想及嵇康“乐”观念对其所做的突破。接着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对嵇康艺术精神的探析:   一、艺术存在状态。这一部分以《声无哀乐论》为研究对象,集中探索了嵇康音乐思想中“和”的艺术境界。首先回顾了儒、道思想传统中“和”观念的发展,接着对嵇康的“和”观念进行分析。不同于儒、道之和,嵇康之“和”以其超越性和具体可感性构成了一个独立自足的艺术境界。   二、艺术境界与人的转变。通过对《琴赋》的把握,从艺术创造者和艺术欣赏者两个方面入手,具体分析了在艺术的“和”境界中人的转变。嵇康对人的诸多理想就在这一片活泼泼的艺术境界中获得实现。   三、艺术─拯救与关怀的人生。对《声无哀乐论》中关于“移风易俗”的问题进行讨论。音乐所构成的切实可感的艺术境界促成了“移风易俗”即人之理想生存状态的实现。   最终得出结论:在魏晋时代,现实人生是痛苦难熬的,唯有艺术的慰藉使人获得解脱;也只有关怀人生,艺术才能获得永恒的生命力。本文主角嵇康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人之生存的理想状态,而他的理想最终在艺术境界中得以实现。   第三部分最后的回归。   结合文献资料,再读《幽愤诗》及《卜疑》两篇文章,着笔于嵇康的死。以“最后的回归”为标题旨在表明,嵇康在结束其现实生存的那一刻,他的自我才从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获得解脱;而他的自然真诚,他对理想的追求最终实现在艺术境界中,艺术化为“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神妙之境就此定格。   本文通过对个体生存状态及艺术精神的分析真实再现魏晋时代艺术精神的原生态,从而具体展现艺术精神对人感性生存的关怀。嵇康及其艺术精神成为实现本文主旨的首选。其艺术精神的魅力不唯在魏晋时代焕发出独特光彩,更是后世每当社会转折变态,人心失意彷徨时所追忆爱慕的楷模;对今人今世体悟艺术、面对人生仍有极大的影响与鼓励。这正是本文所希望昭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