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618美学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育书简
【答案】《美育书简》又译作《审美教育书简》,是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的代表作,也是席勒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追求人类本性的完善,提倡理性的自由是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作者鉴于他所处的时代“上层腐朽,下层粗野”的状况,认为当时的人是不完整的分裂的人。这种分裂的人身上存在着两种冲动,即形式冲动和理性冲动。但二者各有强制性,不能直接结合,故要是二者结合,人从自然人走向理性人,中间必须要有一座桥梁,这便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能使人恢复健康、赋予人美的心灵、充当人性的教师,它尤其能唤起人身上的第三种冲动——游戏冲动。这种冲动是自由的同义语,它使得感性与理性、物质与形式等对立都结合起来,从而克服人的分裂状态。
2. 技术美(功能美)
【答案】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快感,美感和某种精神快感。在当代,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得比重就越大。
3. 科学美
【答案】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大师认为:“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4. 自然美
【答案】是指各种自然事物呈现的美,的自然性指自然事物的某些属性和特征它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它的社会性指自然美的根源在于实践,它(如色彩、线条、形状声音等)是形成自然美的必要条件。
5.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6. 《画理探微》
【答案】《画理探微》是中国现代美学家邓以蛰所著的美学著作。它从美学、哲学上分析和论述中国绘画与历史,并提出了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一个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架构。
7. 审美教育
【答案】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不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8. 情象
【答案】情象是意境系统里的一种象。情象有别于意象,心像,言象等。它分别对应原初状态里的象和再生状态的象。原初状态的情象是指作者在创作准备,是灵感来临、原初状态下发生的情思与境象相容。情是精魂,象为形质。无情,象不生; 无象,情不能附着。再生状态的情象是指经过文字的创造而凝结成言象后新的情象,它不同于原初状态的情象就在于它更加凝练,是读者接受的新情象。
二、论述题
9. 要做到庄子要求的“游”的境界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功夫。
【答案】要真正在精神上达到庄子要求的“游”的境界,必须要有一番“忘”或“外”的修养功夫。
(1)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让心不为欲望所役。因为欲望指向物的存在,产生实用和占有的念头。欲望消解了,心就不会为物所役,精神便可当下获得自由。
(2)消解心与物相接时一的智识活动。因为智识的追求与欲望的逐物相辅相成。
(3)即使认知活动不为欲望服务,在庄子看来要得道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认知活动是以心与物的对立二分为前提的。只有泯除物我的对立二分,超越认知活动,才能真正得道。
(4)消解心与手的距离,即消解技术对心的制约。
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说是“与天相和”,“饮之太和”,也就是去人复天。
10.论述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
【答案】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隐蔽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六种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类型,即误差意识、病患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后四者当中。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1)梦幻无意识
梦是无意识的心理表现。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幻无意识会反映作者
创作构思的具体情景。这种梦出现的艺术灵感,在文艺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另外,荒诞梦、混杂梦以及病患无意识中的思维状态通过心理分析能够折射出某炸内心的隐秘和幻觉,有时会表现为作品人物的特定心理表现及特定场景,在超现实主义作品中有所展示。但在艺术创作中没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能无意识
本能无意识是由生理机能内驱力产生的先天遗传下来的心理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原始的本源。它们是一系列的无条件反射构成的。艺术创作中的本能无意识与意识起着配合和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母爱、性爱和表演艺术中。戏剧影视演员在表演中将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有机统一后,不自觉的和角色融为一体,瞬间完全进入角色,无意识地做出很自然恰切符合人物性格的姿态。
(3)习惯无意识
人类一切创造性的熟练劳动都是有赖于习惯无意识的建立,它是主体习惯成自然地驾驭客观规律的一种非常自由而高妙的理想境界。艺术家创作任何一件艺术品,几乎毫无例外地需要习惯无意识的彩玉,有时还会充当创作舞台的“表演主角”。例如,艺术灵感的爆发,就是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有时在创作中出现未思考主题而主题自来的表现,也是艺术心理定势中的习惯无意识作用的结果。
(4)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从人的祖先继承下来的原始经验的总和,是与生俱来的,凭借遗传蓄积在每个个体心灵的深处,成为种族的心理积淀。集体无意识在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十分突出。艺术家依靠艺术心理定势和文化素养的支撑,才能够产生创作冲动,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和韵味的艺术作品。越是伟大的艺术家,越是对他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所积淀的集体无意识表现得越充分。
11.概述人的美和理想的联系。
【答案】(1)社会美直接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
①人的美和真、善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人们的自由创造是在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离不开真; 而创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功利目的和实践中的进步要求,这就离不开善。
②人们在进行自由创造时并不限于某一直接的具体的目的,随着人类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越来越全面的认识,人们还可以更全面地确定自己活动的长远目的。
③在人们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中具有理想的性质。在美的理想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图景的富有激情的想象,它是人们在头脑中创造新世界的蓝图,也是人的精神美的集中表现。
(2)人在生活中所抱的各种自觉的目的和意图的具体分析
①在现实生活中一切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是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由于所处的社会地位的不同,每个人的活动目的也就不同。
②有的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私利。在这种人看来,所谓“理想”就是有“利”可“想”,“前途”就是有“钱”可“图”。在他们心中人生的目的就是个人享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