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闪烁范式的操作步骤。
【答案】(1)闪烁范式的操作过程:
①给被试呈现初始情景图片,持续呈现5s ;
②呈现一个空屏,持续时间100ms ;
③最后呈现变换情景图片,持续时间为5s
靶刺激变换方式的操作是通过改变情景图片组中不同图片呈现的顺序实现的。情景变换的控制采用了眼动呈现关联技术,在试验开始5s 之后,当注视的位置超出了以注视试点为圆心的2度视角的圆的边界,情景即发生变换。
(2)闪烁范式研究案例
白学军、康廷虎、闫国利(2010)采用此范式,将兴趣区界定为每一个情景中靶刺激出现或者消失的区域。眼动指标是首次注视启动时间、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其中,首次注视启动时间指从实验材料呈现至被试对情景改变区域开始第1次注视的时间; 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指从呈现实验材料开始,被试注视点进入情景改变区域的前3次注视持续时间。结果发现:与靶刺激增加相比,靶刺激的删除更易引起被试的优先注意,而且会抑制首次注视过程中的信息提取。
2. 试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可参考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总影响的实验范式》一文(心理科学进展2004, 12(6):833-841)或检索其他有关文献。
【答案】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就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知觉注意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受注目的成果。以下围绕情绪Stroop 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实验范式简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
(1)情绪Stroop 实验范式中,负性情绪信息对任务加工的显著干扰通常发生在有情绪障碍的被试组,而在正常被试组则比较鲜见。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此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
(2)传统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任务通常用来测查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在双听实验中,被试可能会进行注意的转移,快速地将注意资源分配给非注意耳。在与情绪信息有关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中,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注意偏向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此研究结果与情绪Stroop 掩蔽实验的结果一致。
(3)线索提示范式是基于Posnex 等人研究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的经典模式,研究证明手动反应时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慢于有效提示条件,产生提示效应。因为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注意
需要从提示位置脱离开并转移到靶刺激位置。此外,情绪线索的提示效应主要发生于特殊个体,还是具有普遍性,仍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证明。
(4)通过情绪条件反射实验来探查负性含义刺激对注意的影响。有效提示范式则表明了情绪信息对注意转移的影响。个体在识别出威胁性刺激后会快速转移注意。当靶刺激出现时,被试的注意已经不再集中在线索上,从而更快地注意到靶刺激,因此造成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反应时差异的消失。从生存适应的观点来看,个体对威胁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在最初阶段是一种警觉反应,紧接着则是逃避反应。
(5)研究者主要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中特有的“注意瞬脱”现象来研究注意和情绪的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表明个体在注意资源有限时仍对情绪信息比较敏感。
3. 视锐度有哪些测量方法?
【答案】眼睛的空间辨别能力即视锐度表现为觉察目标刺激的存在以及辨别物体细节的准确性。因视锐度有许多种类,测量视锐度的方法也有多种。
(1)觉察
觉察即发现对象的存在。在暗背景上觉察明亮的物体主要决定于物体的亮度; 在明亮背景上觉察暗物体,主要取决于视网膜上刺激物的投影与其周围的亮度差别。
(2)定位、解像与识别
①定位
定位是觉察两根线是否连续或彼此有些错位的能力。错位的数量可以变化,当观察者看不出错位时,实际错位的大小便是对定位视锐度的测量。
②解像
解像是知觉某一模式具体元素之间分离的能力。
③识别
医院的视力表就是一种识别任务。
a. “E ”型视力表
在临床医学上用下列公式来计算视力:
式中V 为视力,D' 是标准观察距离(6m ),D 是视觉能分辨的视标细节单位(“E ”字的开口)与眼睛成1' 视角时所在的距离。
“E ”型视力表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视标增进率不均匀; 其次是视力统计困难,视力增减时不能以视力差来表示。
b. 对数视力表
缪天荣提出了5分制对数视力表,该视力表也以1' 视角为标准视力。相邻的两行视标大小之
比恒定地为1.2589。取此增率的对数:
定律中的物理刺激以几何级数增长。
c. 蓝道环视力 作为每一行视标的差数,这相当于Fechner
荆其诚等人对不同照度水平的条件下,用不同视角开口的蓝道环作为刺激物,用白背景上不同灰度的蓝道环来改变对比度,得出一组视觉功能曲线。
从这些曲线可以看出:辨认同一视角的物体,当照度增加时,对比度可以减小; 在同一对比度的情况下,随着照度的提高,能够分辨物体的视角可以减小; 在相同照度下,为要看清物体,其视角和对比度可以相互补偿。
4. 什么是关联后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答案】(1)关联后效的含义
关联后效是指不同刺激特性之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后效,颜色和方向或颜色和形状等。如Mc Collough首先报告了这种后效,她给被试呈现几秒钟由黑色和橙色垂直栅条组成的图形,随后呈现黑色和蓝绿色的水平条纹的图形,两种图形交替呈现4min 后,呈现测试图形,测试图形由垂直和水平的黑白栅条组成。观察者报告在测试图形中垂直方向黑白栅条处出现淡蓝绿色后效,在水平方向黑白条纹处出现淡橙色后效。
(2)产生关联后效的原因
Mc Collough使用的这两种颜色(橙色和绿色)互为互补色,当一种特定色调的颜色连续刺激视觉系统时,视觉系统将对这种颜色发生适应,并产生其补色的感觉,即后效。这种后效是由图形轮廓的方向而导致其特定颜色后效的。关联后效可能是因为视觉系统对一定刺激特性组合的敏感性不同,与每个通道的性质不同有关。
5. 将EEG 与fMRI 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EEG 是指高分辨率脑电图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空间分辨率较差。fMR1是指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是时间分辨率较差。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新一代成像仪器能做到优势互补,其结合之后具有如下特点:
(1)无创性。两种技术本身就是无创性的成像技术,将二者结合的新一代成像仪器,将仍然具有这一特性。
(2)同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可被用作实时观察大脑的动态过程。
(3)解决了有关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关联问题。把行为实验观察到的信息与脑功能成像得到的信息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理解。
6. 何谓前景理论?
【答案】前景理论是由卡内曼及特弗斯基提出的有关人类决策的理论。卡内曼和特弗斯基做了一系列心理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实际决策行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预期有所偏离,并且这些偏离都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因此,卡纳曼和特弗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对这些系统偏离进行解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