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之西方新闻事业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巴黎新闻》
【答案】《巴黎新闻》是法国历史上第一张日报,1777年1月1日由雅克·布里索创办。该报虽非官报,但经官方批准,要接受新闻检查官的审查。它一般不卷入政治斗争,内容多样,有文学、戏剧、法院新闻、卫生报告、金融行情、时装广告、失物招领等。但在《法兰西报》和其他享有特权报纸的排斥下,《巴黎新闻》很难报道第一手新闻。该报在1789年革命爆发时停刊。
2. 《独立新闻》
【答案】《独立新闻》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份现代意义的民营报纸,1896年4月7日由旅美医学博士徐载弼创办。该报每周三期,主张改革政治体制,提倡民权和民族主义。创刊号上明确写道:“我们强调用朝鲜文字,这样谁都可以读它。”1899年被保守党停刊。1957年韩国报界把该报的创办日定为报纸节。
3. 《印度时报》
【答案】《印度时报》于1838年在孟买创办,原名《孟买时报》,1861年改为现名。该报属于达尔米亚一贾殷财团所有,在孟买、新德里、阿默达巴德等城市出版。该报新闻详尽,文字严谨; 政治上支持国大党,主要读者有社会中层知识分子和海外印侨。印度时报系有29种出版物。其中用印地文出版的《新印度时报》发行50多万份。
4. 《晨报》
【答案】《晨报》是19世纪下半叶巴黎最有影响的四大廉价日报之一,1883年由美国人创办,几度易主,但仍保持着美国廉价报纸的风格。文字通俗、标题字体较大,常用多栏大标题,版面活泼。还经常仿效普利策和赫斯特发起某项社会运动。在创刊号上宣称自己是一家没有政治背景和经济后台的独立报纸。对各届政府的政策都作过批判,但实际上却不断接受本国政党、政府,甚至外国政府的贿赂。
5. 加勒比通讯社
【答案】加勒比通讯社于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体创办。其创办目的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帮助那些迄今尚无有效新闻事业的共同体成员。该社创办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1976年,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6. 美联社
【答案】美联社是美国联合通讯社的简称,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1892年成立于芝加哥,前身为1848年墨西哥战争期间,纽约市6家大报组建的“港口新闻联合社”。其后经过不断合并、改组,规模逐渐扩大。1900年总社迁至纽约。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主要业务是提供新闻、图片、图表、特稿、金融股票行情、经济信息服务; 另有音像服务、为电视台电台提供口播新闻和电视节目。1998年收购了ABC 的环球电视网,合并在原有的美联电视新闻网,成为路透社电视新闻社惟一的竞争对手。
7. 《官版·巴达维亚新闻》
【答案】《官版·巴达维亚新闻》是日本出版的最甲一的日文报纸,1862年1月由官方“洋书调所”的工作人员竖川三之桥和万屋兵四郎印刷发行,先后印发了23卷。“新闻”一词系日文“报纸”的意思。此报翻译自在荷属印尼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出版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机关报《爪吐新闻》,以《巴达维亚新闻》为名公开发行,因系官办,故冠以“官版”二字。报纸形式、印刷手段还很落后,曾使用过荷兰人于1849年赠送给幕府的一台手摇印刷机。
二、简答题
8. 简述英国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的情况和影响。
【答案】(1)《北极星报》的情况
1837年11月,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瑙尔创办了周报《北极星报》。该报起初在利兹出版,1840年全国宪章协会成立后被确定为协会的中央机关报,1843年11月起迁往伦敦,直至1852年停刊,出版达15年之久,产生过重大影响。
《北极星报》高举“人民宪章”的旗帜,广泛宣传宪章派左翼的各项政治主张,及时报道英国各地区宪章派的活动,有力地指导了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特别在二次请愿高潮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对于欧洲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该报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北极星报》卞张一切国家的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把支持各国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革命运动看成是英国无产阶级的义务。进入40年代后,该报有关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的宣传报道,特别是揭露俄国沙皇统治集团压迫波兰人民、反对英国吞并爱尔兰、支持1848年巴黎二月革命的宣传报道,表现了十分鲜明的国际主义立场。
(2)北极星报的影响
《北极星报》切实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注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提高读者的阶级觉悟。在报道工会运动惨遭资产阶级和反动势力的血腥镇压的文章中,该报鲜明地指出:要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建立一致的感情和利益,比让猛虎和羔羊靖和还难。旗帜的鲜明、观点的明确和文字的通俗生动,使《北极星报》赢得大量读者,最高销数达10万余份,比当时“英国出版界的庞然大物”一一《泰晤士报》的销售量(1847年日销3万份)还高得多。
《北极星报》是英国近代无产阶级政治报纸的卓越代表。马克思、恩格斯曾给予高度评价,
称它是“真正民主的”、“没有民族的和宗教的偏见”的报纸,“在各方面都成了欧洲最优秀的报纸之一”。
9. 简述《火星报》的创办情况以及它在俄国社会民卞工党建党过程中的重大贡献。
【答案】(1)《火星报》的创办情况1900年秋天,列宁到国外和“劳动解放社”的普列汉诺夫等人商讨了办报的有关事宜,并且亲自拟定了出版计划。经过耐心说服,普列汉诺夫终于同列宁达成共同创办党报的协议。1900年12月24日,第一期《火星报》在德国莱比锡出版,报头上印着当年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的话:“试看星星之火,行将燃成熊熊之焰! ”。
《火星报》创刊后不久就迁往慕尼黑出版,自1902年4月起改在伦敦出版,1903年春天起又改在日内瓦出版。最初参加编辑部的有:列宁、普列汉诺夫、马尔托夫、阿克雪里罗得、波特列索夫和查苏利奇。自1901年春天起,克鲁普斯卡娅任编辑部秘书。列宁实际上是《火星报》的主编和领导者。他在《火星报》上发表了许多有关党的建设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文章,对国际生活的重大事件做了评论。
(2)((火星报》在建党过程中的重大贡献
《火星报》在列宁主持的三年期间里,为俄国革命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通过对经济派的批判和斗争,使多数地方工人组织摆脱了机会主义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建党准备了思想基础。
②通过代办员网的广泛努力,把分散的地方组织联结起来,为建党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通过广泛的讨论和宣传,为建党准备了正确的纲领。总之,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完成了初步统一党内思想、联合各地分散的组织、筹备召开党代会的艰巨任务。
④鉴于《火星报》为建党作出的巨大贡献,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表彰其历史功绩,并宣布它为“党的中央机关报”。
10.日本“米骚动”期间报刊因言论而造成暴乱的前因后果。
【答案】1918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
(1)反战示威及“米骚动”期间的报界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引起美、日以及其他一些帝国主义者的极端仇视,它们决定对俄国实行武装干涉,企图扼杀俄国革命。口本帝国主义决定出兵西伯利亚,打算用武装干涉俄国革命的战争,政府出兵西伯利亚的风声传出来,导致米价疯狂上涨。
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鼓舞的日本人民掀起了要求“不干涉俄国”、“立即撤军”的群众示威活动,再加上当时正爆发反对米价飞涨的饥民暴动(即“米骚动”),国民的反战运动更是如火如茶地展开。
在此期间,日本报界普遍表示‘旧本出兵西伯利亚没有明确理由”。这对民众的示威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先后有56家报纸被寺内正毅内阁勒令停刊。同时,内阁还禁止报纸报道有关“米骚动”的任何消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