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921软件工程[专业硕士]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下面的叙述中,( )不是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

A. 问题分解

B. 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

C. 结构化程序设计

D. 确定逻辑模型

【答案】C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是进行以模块功能和处理过程设计为主的详细设计的基本原则。结构化程序设计是过程式程序设计的一个子集,它对写入的程序使用逻辑结构,使得理解和修改更有效更容易,属于编码阶段的任务。

2. 下面的叙述中,与可维护性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和环境转移到労一个计算机系统和环境的容易程度

B. 尽管有不合法的输入,软件仍能继续正常工作的能力

C. 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

D.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实现所指定功能的能力

【答案】C

【解析】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是软件开发阶段的关键目标。

3. 可维护性的特性中相互促进的是( )。

A. 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

B. 效率和可移植性

C. 效率和可修改性

D. 效率和结构好

【答案】A

【解析】软件的可维护性可用七个质量特性来衡量,分别是:可理解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使用性和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维护,这些特性的侧重点也不相同,有一些可维护特性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比如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

4. 对象模型的描述工具是( )。

A. 状态图

B. 数据流图

C. 对象图

D. 结构图

【答案】C

【解析】对象模型描述系统中对象的静态结构、对象之间的关系、对象的属性、对象的操作。对象模型表示结构上的、系统的“数据”特征。对象模型用包含对象和类的对象图来表示。

5. 调试的目的是为了( )。

A. 证明软件符合设计要求

B. 发现软件中的错误和缺陷

C. 改善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D. 发掘软件的潜在能力

【答案】B

【解析】调试是在进行了成功的测试之后才开始的工作,其的目的是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变换型的DFD 是由输入、变换(或称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B. 变换型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处理数据、变换数据和处理数据

C. 变换输入端的数据流为系统的逻辑输入,它将外部形式的数据变换成内部形式,送给主加工

D. 变换输出端为逻辑输出,它把主加工产生数据的内部形式转换成外部形式后物理输出

【答案】B

【解析】变换型的DFD 是由输入、变换(或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组成,虚线为标出的流界。变换型数据处理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三步:取得数据、变换数据和给出数据,这三步体现了变换型DFD 的基本思想。

7. 原型化方法需要用户和软件开发人员之间经常交互,适用于( )系统。

A. 需求不确定的

B. 需求确定的

C. 管理信息

D. 决策支持

【答案】A

【解析】原型化方法特别适用于需求不确定性较高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

用户给出的基本需求,通过快速实现构造出一个小型的可执行的模型,满足用户的基本要求,让用户在试用后做出反应和评价, 然后开发者根据用户的意见对原型加以改进。

8. ( )的描述范围是一个对象,所以它位于类描述模板的对象级。

A. 类图

B. 状态转换图

C. 实例图

D. 服务流程图

【答案】B

【解析】在面向对象文档中包括类图、状态装换图和服务流程图。其中类图是对整个系统的描述,也称为基本模型;状态转换图的描述范围是一个对象,它位于类描述模板的对象级;服务流程图仅描述一个服务,位于类描述模板的最低级别。

9. 在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中,一般将信息流分为( )。

A. 变换流和事务流

B. 变换流和控制流

C. 事务流和控制流

D. 数据流和控制流

【答案】A

【解析】面向数据流的软件设计方法是以结构化分析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说明书)为基础,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和模块化的过程。它一般将信息流分为变换流和事务流。

①变换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进入系统,然后通过变换中心(也称主加工)处理,再沿着输出通道离开系统。

②事务流:信息沿着输入通道到达一个事务中心,事务中心根据输入信息(即事务)的类型在若干个动作序列(称为活动流)中选择一个来执行。

10.软件详细设计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

A. 结构程序设计

B. 模型设计

C. 结构化设计

D. 流程图设计

【答案】C

【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是实现详细设计主要目标的基本保证,并且也是详细设计的逻辑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