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作了较大变革,它既体现了 先进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教育实践的理论指导,因此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 的焦点。本文以课程结构的变革及高中生物新课程结构为中心问题,利用文献分 析、观察、访谈研究方法,主要完成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其一,从我国现有的理论研究入手,笔者发现人们对课程结构的认识存有很 多差异。因此,首先对现有的众多课程结构观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之上提 出了本文的课程结构观,认为我们对课程结构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应该从三个层 面着手:即宏观层面的课程结构、中观层面的课程结构和微观层面的课程结构。 其二,主要涉及微观层面的课程结构研究。因为从我国现有的理论研究来看, 虽然有一些学者倡导从三个层面来认识课程结构,但却很少具体论述这三个不同 的层面,尤其更少关注到微观层面的课程结构。而本文将高中生物课程结构作为 研究的基点,具体探讨了课改前和课改后高中生物课程结构呈现的特点,分析课 改前课程结构的不足,并揭示出新高中生物课程结构的突出特点—模块化的课 程,最后落脚于教学层面,浅议应该从观念、教师知识结构、教学方法以及评价 四个方面加以重视,以适应新课程结构的要求。 通过以上研究,得出本文的基本观点和结论: 1.课程结构是指课程的构成状态,这一状态从不同的层次看,必然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对课程结构的认识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深入,即宏观的 课程结构、中观的课程结构和微观的课程结构。宏观的课程结构,主要关注各级 各类学校中具体的课程设置;中观的课程结构,主要阐述学校中所设置的不同学 科之间的各种关系;微观的课程结构,着重于探讨具体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的组织 和联系。 2.生物课程结构作为微观课程结构研究的对象,课改前的课程结构可以描述 为“教学大纲+教科书”,严格按照学科逻辑体系建构,各部分内容的衔接通过单 元结构形式;而课改后的课程结构则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面组成,生 物科目隶属于科学领域,内容组织是模块化的设计,更具综合性、灵活性、开放 性和个性化。 3.实践教学中,教师努力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行为以适应新的课程理念,这 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但鲜有教师从课程结构的变革角度来考虑自己的教 学如何变。在新高中生物课程的结构下,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课 程意识以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通过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化、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 教育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教学方 法的启发性、学法化、探究化、体验化和综合化以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建立以 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方式;最后,兼顾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 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以建立完备的评价体系。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我国传统对课程结构的研究混乱而不清晰,源于不 同研究者看待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课程结构的认识也不同。本文梳理和分 析了各位研究者的不同观点,构筑了一个鲜明、立体的三层次课程结构观,作为 对课程结构不同层面进行细致研究的框架。就本文的三层次的课程结构观而言, 我国传统课程结构的研究一般只涉及宏观和中观层面的问题,很少有学者关注到 微观层面的课程结构研究。而笔者着重从微观角度对生物课程结构进行剖析,不 仅是对研究对象、研究任务进一步细化,并将研究深入到实践层面,这既是对理 论的延伸,也是对实践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