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其网络化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网络技术,监控体系

  摘要

1999年至今,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和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持续增 长,人们在为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发展速度而鼓舞的同时,越来越强烈地关注 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对高等学校而言,既是一 个学校之所以存在的重要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学校之所以发展的重要的理论问 题。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质量首先是管理层面的概念,管理为质量而存在,质量 是管理的根本追求。因此,关注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然表现为对高等学校教 学管理的关注,具体地说,就是对教学管理的目标、对象、内容和结果的关注。 关注从实质上讲就是监督和影响,是一种外在的控制。与此相呼应,近年来,我 国许多高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以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改进自身教学管 理工作,其中,以不断趋向完善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评价理念为指导,运用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拓展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的范围,加大教学质量监督与控制力度, 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实效性正在成为高等学校进行教学质量管 理探索的一个新方向。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与人们关于高等学校教 学质量观和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学质量的诸因素即教学活动有着直接的 因果关系。对教学质量及其形成过程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前提。由于形 成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是一个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统一体,高等学校的 教学质量及其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信息表现形式,可观察,可测量,可通过控制 其构成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而实施有效的改进。教学质量监控是在一定的教 学质量观的支配下,教学活动的不同主体,对形成教学质量的诸要素及其相互作 用和作用结果的监督与控制,目的在于使教学质量趋向教学活动主体的价值追求。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有理论性、目的性、对象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特点。网络 技术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及其形成过程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教学质量控制过 程中信息的释放、利用具有传统的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技 术与教学质量监控理论的有机整合而形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更有利于 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及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网络技术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形成教学质量的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改善并不具有绝对性,基于网络的教学质量监控 体系将随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本研究拟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观的系统分析和对教学质量监控的理论归 纳与实践总结,寻求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进而提 出网络化环境下的高等学校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期在理论和实 践层面为提高和保障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研究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讨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观入手,着重分析 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构成要素,简要阐述了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 情况;第二部分说明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含义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 控体系的必要性,从宏观层面阐明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内涵和实 施要求;第三部分以陕西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实践为例,分析了我国高 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了高等学校全面教 学质量监控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制,提出了网络化的全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 本框架及其具体的实现形式;第五部分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适应性等方面,阐 述了本研究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几个问题。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前提;完 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是实施主体的交互性与民主性的统一,是教学质量生成的先在性要 素、过程性要素与外显性要素的统一,是质量监控的公开性与参与的全员性的统 一,是质量保证的宏观指向性与微观实践性的统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网络化 有利于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即时性,动态性,全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