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事务管理832国际事务管理专业综合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政策
【答案】公共政策是指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公共政策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1)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所制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它与个人、企业等所做出的决定不同,其有法定的权威性。
(2)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政策小是无意识或偶然性的行为,总是要实现特定的目标,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同时,政策又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作用,具有时效性。
(3)公共政策表现为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动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4)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政策总有具体的作用对象或客体,它规定对象应做什么和不应做什么:规定哪些行为受鼓励,哪些行为被禁止。政策规定常带有强制性,它必须为政策对象所遵守。
2. 假设
【答案】假设是指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情况下通常无法解释,根据研究者的目的,事先虚拟出一个适用于问题的环境,然后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这个环境中,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以及会产生什么后果。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的具体对象做出有效理论解释; 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正或推翻原理论,发展新理论。研究中的假设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3. 充分性
【答案】充分性山威廉·邓恩在《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一书中提出,它是政策评估标准的类型之一。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效益满足引起问题的需要、价值或机会的程度,它明确了对政策方案和有价值的结果之间关系强度的期望。
4. 最优化模式
【答案】最优化模式又称规范最优模式,是德洛尔提出的带有综合性质的模式。德洛尔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和渐进模式并吸收这两种模式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最优模式。他认为,全面理性或综合理性模式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达到。而渐进主义模式虽然更贴近实际,更适应于人类的本性和理论上更成熟,但是它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德洛尔将最优化模式的分析过程分为3个阶段18个步骤。
5. 系统理论
【答案】政策分析的研究方法或观点有五种:系统理论、团体理论、杰出人物《精英》理论、过程理论、制度理论。系统理论由戴维. 伊斯顿等人提出,它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研究公共政策问题,将公共政策看作对周围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的反应。或者说,将公共政策看作是政治系统的输出。系统途径注重环境与政治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社会反映。
二、简答题
6. 在政策执行中如何进行工具选择?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在执行政策时,选用何种政策工具以及用哪一种标准来评价该政策工具的效果,对于政府能否达成既定的政策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政策执行中的工具选择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工具选择的因素主要有政策日标、工具的特性、工具应用的背景、以前的工具选择和意识形态五种主要因素。
(1)政策目标
政策目标是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政策目标来自政策问题,只有首先对问题进行诊断之后明确目标,才能找到一个全面的解决办法,选择有效的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为政策工具规定了力向,为判断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提供了评判标准。
(2)工具的特性
每种工具都有其特征、适用范围及优劣。每种工具的倡导者都想让人们相信他们偏爱的工具是管理者的灵丹妙药。事实上,每种工具都有其适用范围,都有其价值,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同时,不同工具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被用于解决不同问题,运用于不同的组织环境。
(3)工具应用的背景
①执行组织。某个工具的实施会对执行组织产生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在选择政策工具时,执行组织会考虑这些影响。
②目标团体。目标团体是政策直接作用、影响的对象,因此政策工具的实施对目标团体有直接影响,而小同政策工具会对目标团体产生不同影响。
③其他工具。工具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不同工具间会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冲突。
④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除了上述的环境因素外,政策领域的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工具选择。
(4)以前的工具选择
工具选择不仅与工具的有效性相关,而且确立政策工具的“正当过程”在评价政策工具时也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工具被赋子了组织的价值。
(5)意识形态
工具选择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是一个信仰的体系,它为既存或构想中的社会,解释并辩护为人所喜好的政治秩序,并且为实现其秩序提供策略。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于使用不同的政策工具。
7. 政策范式变化过程。
【答案】(1)政策科学或政策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有它自身的“范式”及特征。 ①它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新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2)政策科学范式的演变
①政策科学概念首先由拉斯维尔提出,奠定了政策科学发展的基础。德洛尔的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政策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他们所提倡的政策科学范式因自身的局限性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难题。
a. 将政策科学当作一种统一的社会科学,造成了在科学共同体中建立共识的困难,包括在划定研究范围边界、建立学科理论体系和形成特有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困难。
b. 政策科学为自己确立的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
c. 过分注重政策制定的研究,而忽视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特别是政策执行和评估的研究。 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a. 政策分析范式迅速成长壮大
政策分析范式将政策科学理解为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主要关注现实具体的政策问题,政策分析方法及技术在其中占有核心地位。
b. 政策科学加强了对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
政策科学的研究重心由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一个契机,公共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策执行的管理。
c. 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变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的理沦基础由政治学转向经济学; 政策研究的经济学途径也逐渐取代系统途径、过程途径、精英途径和制度途径等政治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
d. 政策科学的视野及主题进一步拓宽
政策科学学科在不断分化,出现了比较公共政策、政策伦理学、政策工具学等分支学科,在许多主题领域中的政策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形成了新的理论。
③最近二三十年,西方的政策科学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及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