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离宫御苑

【答案】“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远郊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 清漪园

【答案】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全园面积约290公顷,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阮},现更名为颐和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 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川,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

3. 斋

【答案】斋是园林中幽深僻静处的学舍书屋,一般不做主体建筑。多指专心静修或读书的场所,形式较模糊,多以个体出现,一般设在密林中,不甚显露。

4. 长物志

【答案】《长物志》为明代文震亨所著,全书共12卷,其中与园林直接有关的是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室庐卷介绍了各种建筑类型及其细部构造和装修,提高设计及评价标准的是雅和古; 在花木卷中,分门别类地介绍厂园林中常用的42种观赏花木的方法,并提出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若干; 水石卷中分别讲述园林中常用的水体石料,提出叠山理水原则:在禽鱼卷中仅举出鸟类6种,鱼类1种,特别指出造园要突出大自然生态的特点。

二、简答题

5. 简述特点与成就。

【答案】留园在苏州阁门外,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徐泰时的东园,其假山为叠山名手周秉忠所筑。清朝嘉庆年间,留园归刘恕所有,予以改造,称为寒碧庄。光绪初,归官僚豪富盛康,更加扩大,增添建筑,改名为“留园”。

(1)布局

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和寒碧庄的原有基础,经营时间最久,是全园精华所在。东、北、西三部分,为光绪年间增加。全园面积约50亩。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池为主,东区则以建筑庭院为主。

(2)西区

山池一区大体西北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这种布置方法,使山池主景置于受阳一面,是大型园林的常用手法。园内山林森郁气氛,假山与土石相间西部土山上有云墙起伏,墙外更有茂密的枫林作为远景,层次丰富,效果很好。

(3)东区

①庭院自曲溪楼东去为东区,有庭院几处。这几处庭院大体保存寒碧庄时期的旧貌。自此东去,是一组以冠云峰为观赏中心的建筑群。冠云峰在苏州各园湖石峰中尺度最高,旁立瑞云、山由云两峰石作陪衬,相传这是明代徐氏东园旧物。石峰南隔小池,有奇石寿太古—池南有林泉曹硕之馆。石峰以北有冠云楼作为衬托和屏障,登楼可以远眺虎丘,是借景的一例。

②建筑此园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突出,空间大小、明暗、开合、高低参差对比,形成有节奏的空间关系,衬托了各庭院的特色,使全园富于变化和层次。建筑之间另有短廊或小室作为联系与过渡,尺度低小,较为封闭,进一步加强了小中见大的效果。

6.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中用于分割与联系园林空间的常用造景手法。

【答案】(1)分景:指在古典园林设计中,将大面积的园林空间划分成若干小面积的局部空间所形成的景观。分景是细化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常用手法之一。一般对于大型公园或大型园林景观设计,必须依据园林功能分区和使用目的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景区空间,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景观境界,各具特色的分景可使整体古典园林空间设计丰富多彩、魅力无穷。园林分景的设计:对于大型公园或城市绿地,应依据园林设计功能分区要求专门设置不同的园景区域:如中心广场区、喷泉广场区、儿童游戏区、水景区、垂钓区、大型草坪、花坛区、种植区、观赏区、体闲购物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需要。对于不同古典园林区域的位置选择,要注意将安静休闲区、垂钓区等与儿童游戏区、购物区分开设置,动静分离,以免相互干扰。对于每处园景区域,要做到区域的功能特征突出,使用合理,景色丰富多彩,达到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要求。

(2)隔景:在古典园林设计中,落实分景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各种材料所形成的景观,称为隔景。作为隔景,一般采用的方法为实隔、虚隔及虚实相结合的分隔手法。

①实隔:常采用实墙、山石、建筑、密林等力一式分隔空间,使游人的视线在一个空间看不到另一个空间的古典园林景观。避免相邻景区人群干扰和声音千扰。

②虚隔:常采用水面、小桥、堤、岛、植物、道路等方式,使游人的视线通过遮挡还是能从一个空间看到另一个古典园林空间的景观,虚隔的方式丰富景观的层次,使得景致更深远、丰富,具有观赏性。

三、论述题

7. 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类型,二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不同特点。

(1)相同点

①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山水环境,在功能上都是游乐、休息的场所; ②在园林的规划布局与造景手段上,二者都采用模拟象征等手段,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出具有自然山水形态的园林环境;

③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艺术的追求上体现了中国人对待美的思想和看法。作为一种有一定程度人工化,由各种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构成相对封闭、相对独立的园林环境。它是一种艺术美,起着自然性与社会性同意境的自然美;

④对整体性而言,从园林建筑中所体现的中和、平易、朴素、含蓄和深沉,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审美习惯,这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民族传统;

⑤园林建筑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生态环境现代化的思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珍惜生态”等哲学理念的手法和形式处处体现在其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个人发展的和谐现代化的观念。

(2)不同点

①皇家园林集仿各地名园名胜于园中,园中规划景区。各景区的景观往往离不开建筑,用建筑的形式美来点染、补充、裁剪、修饰天然山水。而私家园林的主题多样化,包括山水、奇石、名花、古木等等,景物紧凑多变。

②皇家园林在大范围内,堆土形成山丘沟壑并与真山相结合,在小范围内仿名园名胜叠以假山。而私家园林则仿名山名峰,旨在创造一种自然山林意趣,假山是园区中重要的一道景观。

③皇家园林的水以自然水改造而成,多以湖等形式出现。而私家园林无水不活旨在创造虚空相生,曲折迂回、余意不尽的意境,水多以池的形式出现。

④皇家园林的植物多以林的形式出现。而私家园林则以单株出现,以欣赏为主。

8. 中国皇家园林的特征。

【答案】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胜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其特点如下:

(1)园林规模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它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祭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二是供游乐的园林;

(2)风格布局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为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