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理论新编强化班模拟试题5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讯息

【答案】讯息原意为消息、音讯、文电、文告等。传播学中的讯息, 由一组信息符号组成, 传达一个具体的内容。在传播过程巾, 发送者发出讯息, 接受者对这个讯息进行处理, 并作出反应。”

2. 新闻事业的性质

【答案】新闻事业的性质可从新闻事业的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等几个基本属性来认识。新闻事业是以传播新闻为主要手段满足人们信息需要的社会文化事业。在阶级社会中, 它是一定阶级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舆论工具。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它在经营上实行企业化管理, 遵循经济与市场规律。

3. 新闻传播效用率

【答案】新闻传播过程中, 传播者通过处理事实与新闻选择标准、事实与媒介、事实与收受者等诸多具体矛盾, 追求新闻传播目标。而新闻收受者主要通过处理自身与媒介, 与新闻文本等的诸多关系, 获取有用的新闻信息。这种效用互动是任何新闻传播在客观上不可避免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它是以相同的逻辑、不同的形式来体现的。

4. “走转改”

【答案】“走转改”是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是在新闻领域倡导联系实际、深入基层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2011年8月共同提出, 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项活动致力于增进同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培育良好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继承弘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等。

5. 民生新闻

【答案】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 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

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 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比起社会新闻, 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 真实的画面, 文字, 才能真正体现“民生”。

6. 新闻指导性

【答案】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 影响受众的思想, 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业而言, 新闻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下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 帮助受众明白形势, 明辨是非, 明确利弊, 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 共图改革开放大业。新闻指导性对受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鼓舞、示范、论证、启示、解释、预测、警戒。其功能和特点为:①指导性新闻要具有新闻本身的特点, 包括事实必须完全真实, 要有一定的信息量, 能够引起大众的共同关心。②体现在新闻中的观点和新闻中的事实必须统一, 事实能无可辩驳地说明观点, 令人信服。③选择适当的时机发表, 取得最大的宣传效益。

二、简答题

7. 公正报道的内容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答案】公正报道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分析如下:

(1)公正报道原则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新闻媒介应为受众提供全面的新闻信息和平等地选择和使用媒介的机会。

②新闻媒介应为新闻事件所涉及的矛盾双方(或多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机会。

③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事件所涉及的矛盾双方(或多方)要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④报道者不应当随意发表影响某个人或某个机构的名誉或道德品质的非官方的指责和控告, 而又不给被控告者以知晓和申辩的机会。

⑤报道者对自己在报道中出现的差错和失误, 应当迅速、认真地做出改正并致歉, 以示对社会与公众负责。

(2)公正报道原则的要求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①全面反映和报道事物, 向受众提供能够把握事物全貌的信息。

②充分反映民情民意, 为广大公众提供思想论坛和舆论阵地。③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的利用媒介表达意见的机会。④注意引用相反消息来源提供的材料。⑤涉及矛盾和冲突双方的新闻应注意搞平衡报道。③平等待人, 知错即改, 不以势压人。

8. 世界新闻教育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答案】(1)新闻工作是一种需要具各一定专业素养及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很强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