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生物化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前导链(leading strand)。

【答案】前导链是指DNA 半不连续复制过程中,沿复制叉前进方向连续合成的那条新生链。

2. P/0值(P/0 ratio)。

【答案】P/0值是指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lmol 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酸的物质的量。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 磷酸化生成A TP 。经此过程每消耗lmol 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或生成A TP 的物质的量称为磷氧比值(P/0)。如NADH

的磷氧比值是

3. 核酸分子杂交。

的磷氧比值是

【答案】核酸分子杂交存在互补序列的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以碱基配对方式结合形成DNA ~DNA 或DNA-RNA 杂交分子的过程。

4. 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

【答案】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生长所必需但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酸。在脂肪中有三种脂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5. 诱导酶。

【答案】诱导酶是指当生物体或细胞中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的酶,它的含量在诱导物存在下显著提高,诱导物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酶蛋白的合成。

6. 临近和定向效应。

【答案】临近效应是指在酶促反应过程中,底物在酶活性部位的累积,有研宄发现溶液中的底物浓度为

而活性中心的底物浓度为lOOmol/L。定向效应是底物在活性中心的定向排

布,定向效应有利于反应的发生。

7. 多磷酸核苷酸。

【答案】多磷酸核苷酸是指更多的磷酸核苷。

8. 顺式作用(cis-acting )。

【答案】顺式作用是指位于DNA 上的序列组件只对其自身下游的序列起作用。

核苷酸的磷酸基进一步磷酸化成的二磷酸核苷、三磷酸核苷或

二、问答题

9. 某一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一些区段为螺旋构象,在另一些区段为构象。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0000, 多肽链外形的长度为a 螺旋构象中,

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的高度为为

设此多肽链中

试计算螺旋体占分子的百分之多少?

折叠构象中,每个氨基酸残基上升的高度

所以螺旋占的百分数为

10.丙酰CoA 是糖异生的前体,它对于牛特别重要。在羧化酶的催化下,它被转变成D-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反应式为:丙酰CoA ,反应式为:D-甲基丙二酸单酰

(2)有人认为,动物不能固定又以

(3)

甲基丙二酸单酰

甲基丙二酸单酰

琥珀酰CoA 。

然后,

一种差向异构酶和变位酶将D-甲基丙二酸单酰CoA 转变成TCA 循环中的中间物——琥珀酰

(1)写出其他两种与丙酰CoA 羧化酶最为相似的羧化酶的名称。

是因为早期引入到生物分子中的C 一般在后期的反应中

的形式丢掉。为什么羧化酶催化的反应对动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十分有用?

引入到丙酰CoA 则不一样,因为引入的C 保留在琥珀酰CoA 分子之中,这难道意

到糖类吗?为什么?

【答案】氨基酸残基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0, 所以氨基酸残基数为240000/120=2000已知

螺旋的氨基酸残基数为x , 则折叠的氨基酸残基数为2000-X 。

味着牛能通过糖异生从丙酰CoA 净固定

(2

【答案】(1)乙酰CoA 羧化酶、丙酮酸羧化酶。它们都需要生物素,具有相同的反应机制。

,有利于驱动生物合成途径被引入生物分子,充当好的离开基团(由羧化酶催化)

激活乙酰CoA , 然后又释放出来驱动后面碳链延伸的反应。

于是,

后面的反应。例如,

(3)琥珀酰CoA 是TCA 循环的中间物。为了转变成葡萄糖,它必须沿着TCA 循环,转变为草酰乙酸。然后形成的草酰乙酸成为PEPCK 反应的底物,形成PEP 的同时,释放仍然没有净的

转变成糖。丙酮酸羧化酶与此没有本质的差别,其产物是草酰乙酸,也是TCA

循环的中间物,而草酰乙酸不一定非要转变成糖。丙酰CoA 羧化酶特别之处在于被它激活的在后面的阶段被释放。

11.茚三酮与氨基酸或氨基化合物作用后可生成一种蓝紫色产物。大鼠肝脏的磷脂用薄层层析等方法分离后,用茚三酮显色,可检测哪些磷脂?

【答案】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和乙醇胺缩醛磷脂

12.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你预期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有缺陷的细胞会影响到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你如何估计动物体或人体内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的速率?

【答案】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有缺陷的细胞将会发生底物的积累,包括磷酸核糖焦磷 酸(PRPP )。在PRPP 的水平尚没有饱和乳清酸(orotate )-磷酸核糖基转移酶

时,这将提高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计算乳清酸参入到核苷酸库或核酸中的能力可用来测定人体内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生物合成的速率。

13.酶促反应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酶的反应有以下特点: (1)具有一般催化剂的性质; (2)具极高的催化效率; (3)高度的专一性;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5)酶活性的不稳定性;

(6)酶促反应的序列酶促反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产物和底物各不相同;

,抑制酶的活性,或使酶分子本身受到破坏,但不引起(7)酶的抑制剂(enzyme inhibitors)酶蛋白变性的化学物质;

(8)别构作用。

14.简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如何调节?

【答案】产生大量的NADPH 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中间产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与光合作用联系起来,实现某些单糖间的互变。受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转酮醇酶、戊糖浓度等调控。

三、论述题

15.假定有人得到了酵母复制起始复合物(ORC )与DNA 的共结晶结构。结构显示200bp 的DNA 环绕在ORC 被包装成3个完整的右手螺旋。现在拟将ORC 装配到环形的含有ARS 的8kb 的质粒上。在装配之前,质粒平均有10个负超螺旋。在装配之后,拟使用酚/氯仿抽取,回收DNA , 进行凝胶电泳(提示DNA 环绕在核小体被包装成左手螺旋)。

(1)在抽取之后,质粒DNAL 值、T 值和W 值是多少?(松弛型B-DNA 每圈10.5bp ) (2)指出被抽取的DNA 在没有EB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的位置。

(3)在电泳期间,如果加入EB 并逐步増加EB 的量,质粒的泳动会有何改变?

(4)现在要重复前面的实验,但在装配反应中加入了拓扑异构酶在这样的条件下,抽取后质粒的L 值、T 值和W 值是多少?

(5)使用滤膜结合,你发现ORC 和质粒的解离常数&在有拓扑异构酶时是没有拓扑异构酶时是

对此现象提出你的解释。

,DNA 【答案】(1)由于没有使用拓扑异构酶处理,故在使用酚/氯仿抽取之后(除去蛋白质)回到原来的状态。没有DNA 链的断裂,所以连环数不改变。

(2)在超螺旋DNA 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