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1017西方政治思想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代议制政府
【答案】托马斯·潘恩开创了代议制政府论的先河。潘恩在考察当时西方国家政体结构后,把政府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实行选举的代议制政府,称为共和国; 另一类是世袭继承制政府,通称为君主政体或贵族政体。他指出,人类理想的政体是共和国。他认为,代议制和民主制结合起来,就能获得一种能够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领土与不同数量人口的、富有效力的政府体制。密尔则是代议制政府论的集大成者。密尔为代议制政府规划了几个主要特征:政府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定期选出代表组成议会; 议会的职能是监督和控制政府; 政府工作职责化; 政府成员专业化等等。代议制政府论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理论的主流。
2. 罗尔斯与诺齐克
【答案】罗尔斯,新制度主义代表人物,代表著作《正义论》。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新古典主义政治学。在20世纪70-80年代,无论是政治哲学还是政治科学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回归政治学最古老的传统,重新发现“制度”的价值。不同于极端自由主义者,罗尔斯从制度优先性人手而展开正义论论述。
在罗尔斯看来:“社会基本结构之所以是正义的主要问题,是因为它的影响十分深刻并自始至终。在此直觉的概念是:这种基本结构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地位,生于不同地位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前景,这些前景部分是由政治体制和经济、社会条件决定的。”①罗尔斯相信整体结构决定个体行为,或者说罗尔斯是一个结构/制度决定论者。罗尔斯事实上是回归到政治学或哲学最古老的传统,即关注、解释和设计政治现实。罗尔斯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和政治学。政治学重新发现了制度,形成了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个人偏好、路径依赖等变量所构成的新制度主义。
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具有很大的理论影响。从20世纪初以来,行为主义政治学以其科学主义的形式而成为西方最流行的学派,但它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义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人们冷落了近一个世纪的政治哲学开始复兴。
3. 社会契约论
【答案】社会契约论是指一种将国家与法律看作是人们通过契约而产生的理论。这种理论在古希腊己有萌芽,并成为暴君可抗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将自然法与自然权利思想结合起来,认为国家成立之前人们生活在一种自然状态中,认识自由平等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是人们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由于自然状态的小安全,理性指引人们彼此订立契约,国家和法律是由于人们在契约中
交出的权利和权力而形成的公共权力和公共意志,于是通过契约便得到了国家和法律的本质。以社会契约的理论来探讨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解体,论证权力的来源以及个人权利的保障,是资产阶级革命早期政治思想的基本方法。如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家霍布斯通过描述社会契约论的发生过程,得出了国家的本质以及权力产生的过程。卢梭亦使用社会契约的方法来阐发其政治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人民主权的基本思想。社会契约理论在17-18世纪西力一近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近现代的西方政治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4. 神权论
【答案】神权论是指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国家起源观点。这种观点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曾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在我国古代,神权思想很发达。“天道”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权力说成为来自天命。把帝王称作“天子”说他们是天意的执行者。在外国,神权说,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基督教早期代表也曾提出过这个思想。但是,神权思想的发达却在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基督教的势力支配了整个思想界。当时封建主阶级的思想家,在教权与皇权的斗争中,不论是主张教权高于皇权还是皇权高于教权的人,都宣扬神权思想,认为“一切权力来自神”。直到16世纪,一些思想家还力图用神权论证国王的无限权力,把这种理论作为专制君主的护身符。神权论纯粹是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因而,它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5. 《利维坦》
【答案】((利维坦》是英国政治学家霍布斯的政治著作,全称为《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是近代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著作。书中的无神论、人性论、社会契约论和国家的本质、作用思想在西方思想史上有很大的影响。全书分四篇:第一篇“论人”,他将人的生命看作一种机械的运动,认为趋利避害、自我保存是人生命运动即人性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任何政治权威的自然状态中,人们为了私利而争斗,呈现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第二篇“论国家”,主要论述自然状态中的人出于对死亡的畏惧,在理性指引下,相互间订立契约,放弃个人的自然权利,把它交付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从而组成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主权者的权力是绝对的、不可分割的,臣民对主权者必须绝对服从,但又强调国家的作用在于保护个人的安全。第二篇“论基督教国家”和第四篇“论黑暗王国”,主要揭露罗马教会的腐败堕落,抨击教皇侵犯世俗权力的行径,提出了政教合一、教权服从干权的主张。
6. 主权(布丹)
【答案】主权是布丹首先提出来的。布丹认为国家主权是指在一个国家中进行指挥的一种绝对的永恒的权利,是超乎公民和臣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利。他将主权看做国家的本质特征,是把国家与其他社会团体区分开来的基本标志。主权具有绝对和永久的性质。主权应包括立法权、
任命官吏权等九项内容,其中他特别强调立法权的重要地位,认为这是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为了防止君主侵犯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他又提出绝对小受限制的主权是不存在的,主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受与另一方签订的契约的限制。
7. 群己权界论
【答案】群己权界论是近代英国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密尔提出了著名的关于个人自由的论调,他继承了洛克以来的英国自由主义传统,在自由主义思想史上最精辟地阐述了个人自由。密尔把人的全部行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行为会涉及他人,另一部分只涉及本人。以此为基础,密尔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他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只要不妨害他人,就应有完全的自由:但当他的行为妨害了他人,这行为就被排除在自由的范围之外,而被放进道德或法律的范围之内了,人类就有理有权干涉他的行动自由。因此,是否危害他人,就是“群己权界”的“界”之所在。密尔认为,无论社会对个人的强制手段是法律的物质力量还是舆论的道德压力,都要绝对以此为界,这是一条原则。
8. 霍布斯
【答案】霍布斯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闻发者。他将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应用到政治学理论的研究当中,运用几何学等“真正科学的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在霍布斯那里,这种方法同人性论、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称的所谓新“政治科学”。《利维坦》是其代表作。
二、简答题
9. 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1)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基本含义
①在西塞罗的时代,罗马国家内部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已与希腊城邦有很大的不同。他给国家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国家是人民的事仲”。他说“国家乃人民之事湘,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甚至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
②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国家要保护私有财产,维护社会正义与公平,西塞罗在这里否定了暴力压迫和专制统治,他指出,当所有的人处于一个人的暴力压迫之下时,什么都不属于人民,人民却属于一个人,即使是在世界上最美好的城邦,那里也根本不存在任何国家。
(2)西塞罗“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的影响
他的国家的概念突破了古希腊“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他不再把国家理解为狭小的公民自治体,而是理解为“人民的联合体”。这个概念反映了罗马共和国的特征,成为古代国家向近代国家过渡的中介,事实卜,罗马城邦从来就不像希腊城邦那样狭隘和完全封闭,它创建之后,一直在不断地兼并和吸收其他部族和城市的居民。到西塞罗的时代,它己经完全突破了狭隘的城邦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