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孙过庭《书谱》
【答案】《书谱》,又名《书谱序》,一卷,书论,唐代孙过庭著。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工行草书,得王羲之体。《书谱》首述汉魏以来善书者,以确立王羲之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中的地位。次论正草二体书法、章法,兼论六文、八体,概述了书法源流与支派。《书谱》对书理的阐述与书法技巧的探索产生不小的影响。其价值在于:①打破以前书论谈形不外字形、态度、形势等的狭小格局,而代之以宏观的研究方法; ②论书法作品的达情作用,多有独到之处; ③提出许多富于艺术辩证法的思; ④提出了书法技法的高度,被奉为圭臭。
2. 周家样
【答案】周家样指唐代画家周昉所画的宗教人物形象。“周家样”的出现标志着周昉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己超越了张首,同时也表明了周昉的画艺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其特征为“衣裳劲简,彩色柔丽。菩萨端严,妙创水月之体”,被后世广为承传为“水月观音”之体,成为广为流传的佛画样式。
3. 博山炉
【答案】博山炉是汉代铜器中一个最具特色的品种。汉代“博山炉”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盖上部雕镂成山岳的样式,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博山炉盖上的山峦群峰中常饰以飞禽走兽,穿插在云气之间,其下承之以人形及盘。山间有孔,当香料在炉中燃烧时,烟气可从镂孔冒出,云雾缭绕。炉座成盘形,用以盛水,以助蒸香气。
4. 扬州画派
【答案】扬州画派又称“扬州八怪”,是指清代中期活动在扬州地区的一批画家,有郑燮、金农、黄慎等人。他们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写意花鸟画,冲击了当时流行的悍寿平正统花鸟画风,被称之为“怪”
5. “二王”
【答案】“二王”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有《兰亭序》、《官奴帖》、((姨母帖》等。王献之,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擅长绘画。他以行书和草书闻名,但是楷书和隶书亦有深厚功底。代表作有《鸭
头丸帖》、《洛神赋》等。
6. 舞蹈彩陶盆
【答案】彩陶舞蹈纹盆是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犬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7. 顾陆
【答案】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_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陆探微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代表作有《萧史》、《木雁》等。
8. 林风眠
【答案】林风眠是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早年从事油画创作,后致力于中国现代绘画的探索,采用水墨、水彩、水粉在纸上作画,题材多样。其画“调和”中西而能和谐统一,风格独树一帜。
9. 金陵八家
【答案】金陵八家指龚贤、樊沂、高岑、邹醋、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他们是清初画坛上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主张“我师造物”,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
10.唐三彩
【答案】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质彩釉陶器的概称,因常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构成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得名“三彩”,实际上并不限于三种色釉。具有绚丽多彩,富丽堂皇的特色。多作明器随葬,也用作生活器皿。
二、论述题
11.论述明清年画的三大中心和特点。
【答案】年画是指流行于民间的、木版印制的年节装饰画,它以富于民间乡土气息和年节民俗的喜庆色彩而具有独特的风貌。明清时期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明代后期,年画得到了空前发展,清代则是年画艺术最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地区特色鲜明,最著名者有天津杨柳青、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河北武强等处。其中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和杨家埠年画是著名的三大中心。
(1)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产生于明代崇祯年间,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主要特占.
①在题材上,选材广泛,包括神码、生活风俗、历史故事、戏曲小说、娃娃美人、风景花卉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殿版版画(包括西洋画派)与宫廷绘画的影响,追求绘画效果,线刻精工细腻,色彩鲜艳辉煌,以典雅细丽为主要特色;
③在表现手法上,主要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2)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主要特点:
①在题材上,桃花坞年画内容以故事性画面为多,最受欢迎的题材是表现日益繁华的城市景现与表现市民生活的时装美人等;
②在画法风格上,受到安徽等南方版画与吴地画家的影响,采取了套色木刻的方法,善用粉红粉绿等色彩,画风朴中带雅,明净强烈、精丽写实;
③在画尺寸上,出现了许多宏构巨作的作品,技术难度和操作的精细度较高。
(3)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流传于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的一种民间版画。潍县年画风格受到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的影响,但在题材和形式上颇有自己的特点。
①在题材上,内容以神码为主、体裁形式丰富多样,如炕头画、窗顶圆、窗旁画等等;
②在印刷方式上,主要是木版水印分色套版,只有大幅年画的人物面部略作人工烘染;
③在造型上,构图饱满而富装饰性,线条简劲洗炼,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单纯而对比强烈,造型夸张;
④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与象征性,风格质朴生动,具有很强的民间风貌。
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年画的廿大中心之间既具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三者在年画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