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623中外美术史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宋代绘画有什么特征?
【答案】宋代绘画是指在中国宋代期间的绘画作品。在宋代,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了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1)绘画进入手工业商业行列,与更多的群众建立较为密切的联系。一批技艺精湛的职业画家,将作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商品化性质,使世俗美术有了很大发展。
(2)宫廷绘画兴盛。宋代多数帝王都很重视画院建设,导致了宫廷绘画的兴盛。画院画家与社会保持一定联系,但又受皇帝的制约,使得宫廷绘画带有明显的贵族美术的特色,既精密不苟,又在某些作品中有萎靡柔媚的趣味。
(3)文人画形成巨大的艺术潮流。宋代文人士大夫把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部分。绘画多寄兴抒情,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竹石及花卉,追求主观情趣的表现。艺术上趋于平淡素雅,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
(4)在绘画高度繁荣的基础上,绘画理论著述也大量问世。画史、画论、绘画赏鉴及收藏著录等著作大量流传,如《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史》、《林泉高致》等,成为今口研究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依据。
(5)题材风格的多样化。宋代绘画题材内容广泛,绘画分科变细,总的趋势是向专门化发展。
2. 元四大家有何共同的艺术特征? 各自有什么代表作品?
【答案】“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一一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艺术特征
①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②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③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依据;
④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待文加以阐述;
⑤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2)代表作品
①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雾图》、《富春山居图》等。
②吴镇:《渔父图》、《雪竹图》等。
③倪瓒:《渔庄秋雾图》等。
④王蒙:《春山读书图》、《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居图》、《太白山图》等。
3.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代表画家为“南宋四家”其中并称“马、夏”的山水画家在艺术上有更新的面貌出现,简述之。
【答案】“马、夏”指马远和夏圭。
(1)马远,字遥父,号钦山,南宋画家。画法受其家学影响较大,并师法李唐山水,后渐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其山水画善于取景,常能以偏概全,从小中见大,故时人称之为“马一角”; 用笔上,扩大了斧劈被法,并擅用勾线,画山石喜用笔直扫,水墨俱下,淋漓畅快,且棱角分明。马远独创勾线画法,对南宋后期院画有很大的影响。其作品《江寒独钓》表现浩渺大江中的一叶扁舟,一人在船头垂钓,巧妙地以大片空白突出了江水的辽阔和钓者的悠闲,在构图上显示出很高水平。
(2)夏圭,字禹玉,南宋画家。主要精于山水,用笔苍老,水墨淋漓,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态生动。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清旷俏丽,独具一格,人称“夏半边”。《溪山清远图》画秀美清丽的江浙一带景色,山川纵横,稀疏开合,景物变化丰富而又简约,毫无繁冗之感之感; 《西湖柳艇图》突出描堤岸的杨柳河水树画舫,中景点缀乘轿游人,以简洁的画面表现了西湖恬淡秀美的风貌。
(3)马、夏山水由于大胆剪裁,突破全景程式而画边角之景,因而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马、夏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把富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加以突出,使画面情景交融富有浓郁诗意,是对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和丰富。至于有的画中浮现的及时行乐或荒率凄清的情绪则是那一时代上流社会精神状态的反映。
4. 在中国书法史上,书体演变的秩序是什么? 哪一种书法更具有艺术性?
【答案】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汉字的表意性及其独特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前提条件。
(1)书法演变的秩序:书法字体的发展以篆、隶、草、楷、行为顺序。
①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近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车、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
②隶书就是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它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③草书不重单体字,而解字重组,点画连带,并无程式。轻重、正侧、笔顺以及字之大小随意而行,熔篆、隶、真、行于一体。往往只求通篇意境。体势和书家个人气质的抒发,因而艺术性的追求重于功用,强调其作为欣赏风的美学价值,而不易为人读懂。
④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
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⑤楷书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是由隶书演变来的,也叫正楷、真书。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一直沿用至今。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2)在我个人看来,草书是我认为最有艺术性的书体。因为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草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它首先要求创作者具备坚实的传统力、广泛的草书知识、丰富的美学思想、强烈的创作意识及精熟的应变技巧。在这种条件下,创作时还必须能够做到“胆大于法、气大于技、情大于书”,惟此,才能一发而不可收。因而,作品也就显得特别的有气势、增亮点、兴观感。
5. 吴道子的绘画技法有何特点?
【答案】吴道子是唐代最负盛名的画家,在释道人物画上成就突出。他以状如兰叶或莼菜条的笔法表现人物衣褶,圆转而有飘逸之势,被后人称之为“吴带当风”。其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是张僧繇的“张家样”之后一种更加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他又以焦墨勾线,薄施淡彩,后世谓之“吴装”。
6. 山水画的精神和功能是什么?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1)山水画的精神
①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常长的长卷。
②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③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功能
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山水画的目的在于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要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还要用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国土家园的感情。
②山水画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表现了山水画中的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
③解决“君子”仄烦世俗事物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他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