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劳动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唯一源泉。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劳动具有二重性: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其中,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自然界才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1)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的耗费。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商品的价值。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抽象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含仃何一个物质的原子。

(2)具体劳动和自然界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是指在特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小论在什么社会制度下,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从事各种具体劳动,生产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各式各样的具体劳动,分门别类,形成社会分工。当然,具体劳动也只有同自然物质相结合,才能创造出使用价值来。所以,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自然界和具体劳动一样,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2. 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部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指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所以,“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二、简答题

3. 如何理解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答案】(1)固定资本更新

所谓固定资本的更新,是指用新的先进的固定资本去替换旧的落后的固定资本。大规模的固定资本的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所以能以周期性的方式进行,原因在于再生产周期中存在着推动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就是固定资本的更新。

(2)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存在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本更新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物质基础,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为暂时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当经济进入停滞阶段,出于竞争的需要,资本家开始了新一轮投资,对原有设备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并大量增加新的技术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大规模的投资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从而使生产摆脱危机。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投资以加速的方式进行,把经济迅速推向繁荣的极限,从而为下一次经济的全面失衡创造了条件。

②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在推动了生产增长的同时,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大规模的技术更新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更进一步的层次上激化创造了条件,这表现在:一方面,新的、效率更高的技术设备的采用,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日益提高的资本有机构成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或绝对减少,这又进一步推动了相对过剩人口的增加,从而使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进一步减少。这两方面因素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趋尖锐化,并孕育着下一次危机的到来。

4. 简述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关系。

【答案】(1)单个资本的运动是指各单个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依次变换不同的资本形态,独立进行循环和周转,实现着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在资本运动中,资本首先表现为彼此独立的个别资本,它们各自有自己的循环运动。由于各单个资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而它们的循环和周转也是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这种互为条件、相互交替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的运动。

(2)社会资本运动是单个资本运动的有机组合,单个资本运动是社会资本运动的组成因子。同单个资本运动一样,社会资本运动的过程是生产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并且要在运动中变换资本的职能形式。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生活消费; 不仅包括媒介生产消费的资本流通,而且包括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不仅包括预付资本的运动,而且包括剩余价值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包括个人消费在内,是由于个人购买消费品的过程,同时也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者出售消费品并把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过程,这部分资本的循环正是通过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运动来实现的。所以,个人消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一般商品流通是社会资本运

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5. 什么是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两者关系如何?

【答案】(1)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定义

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主要是价值平衡,其中包括财政收支、信贷收支、货币供求、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平衡。

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则是从实物方面来考察的平衡,包括供给结构(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与需求结构(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的相互平衡。

(2)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关系

①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是结构平衡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总量平衡一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总量失衡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即由于总需求过度膨胀造成能源、交通、原材料以及相当一部分消费品的短缺及价格大幅度上涨,使得宏观经济运行过分紧张,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从而使得总供求在结构上的适应也难于实现。总量失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即由于投资品和消费品销售不畅,企业产品价值难以实现,也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②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对总量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强调总量平衡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结构平衡。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总量与结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可发生转化。如果社会生产结构与社会消费结构不相适应,首先直接影响到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进而还会影响到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例如有的产品生产出来后,形成了货币购买力,但由于产品不符合社会需求,转为库存积压或降价处理,这就会造成一部分货币购买力没有实物与之相对应,使这类产品的需求超过供给。如果这种结构失衡继续发展,以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结构失衡就会转化为总量失衡。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只有在结构合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总量平衡。

6.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

【答案】(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重点之一。在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式上,重点要做到:

①加快发展货币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包括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在内的货币市场。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

②逐步建立现代银行制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支持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增加其资本金,提高其透明度。支持有条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市,并把由中央银行推荐上市改为商业银行申请上市,中央银行提供金融监管信息。支持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按现代银行制度进行综合改革,稳步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和金融机构。

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④大力支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加强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监管部门的合作,沟通信息,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