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2经济学二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辨析题
1.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货币的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一一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货币符号表明的价值也是不断变动的,有自己的独立运动规律。这表明货币本身也在逐渐虚拟化。货币的虚拟化表明,社会经济是靠庞大的信用体系来支撑的,在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基础上逐步发展的货币虚拟化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前提。
(2)借贷资本信用关系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根据一一凭借资本所有权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借贷资本成为独立的收入来源,任何源于资本所有权的确定性收入,都可以视为利息,并且把收入资本化,股票、债权等一切资本所有权证书,虽然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但可以藉此获得定期收入,并且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实现价值增殖,也逐渐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取收入,成为具有不同十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
(3)社会信用制度的逐步完善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一一有价证券的转让需要借助于信用 股票、债券对购买者而言是一种投资行为,是存在风险的。但是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并从购买者手中获得现实的资本,并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依托于庞大的信用体系,特别是离不开银行信用的参与。股票、债券持有人不仅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定期获得收入,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交易,规避风险,减少亏损以及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债券等基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又摆脱这种关系而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甚至成为另一种独立收入的源泉。
2.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工业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一样都是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企业的产品价格决定的。
【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时因为如果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象工业品一样,由中等生产条件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那么经营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就不能获得平均利润,这样就无人愿意经营劣等土地。但是优等地数量有限,仅靠优等地生产的农产品小足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只能以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这样,经营中等地或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不仅可以获得平均利润,还可以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这一部分超额利润就会由于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而落入土地所有者手中,成为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二、简答题
3.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原因。
【答案】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部分和可变部分的比例会发生变化,可变资本部分相对减少,不变资本部分相对增加。对劳动的需求由总资本中可变部分的大小决定,所以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它随着总资本的增长而按比例地减少。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以递减的速度减少。从表面上看,总资本的可变部分的相对减少,好像是由于工人人口的绝对增长总是比可变资本增长得快。但事实是,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日过剩。
相对人口过剩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这是因为:
(1)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从而起到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
(2)过剩人口形成一支可供支配的产业后备军,它绝对地隶属于资本,不仅可以随时为资本增殖的需要提供劳动力资源,而且通过劳动市场的竞争对工人的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形成施加压力,从而把劳动力市场的作用范围限制在符合资本增殖需要的界限之内。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失业问题是制度性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顽症。
4.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答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一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也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2)非公有制经济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创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与这种状况相适应,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我国公有制经济只能在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不能成为社会经济的唯一形式,这就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在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的迅速提高。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
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关系。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己是我国当前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 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
【答案】垄断条件下竞争的基本形式分为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和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1)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竟争
所谓垄断资本与非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是指垄断性企业与部门内部及外部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之间发生的竞争关系。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除了占统治地位的垄断资本以外,还存在着大量非垄断中小企业,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在这种竞争关系中,垄断大企业总是力图排挤、掠夺或控制中小企业,其做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依靠进入壁垒排挤中小企业。大企业垄断市场的日的在于控制产品价格以提高利润,但是较高的价格和利润又会诱使新企业的进入,因而,较高的进入壁垒是维护垄断企业统治地位的必要条件。
②通过转包形式控制中小企业。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对本部门或相关部门中的中小企业实行直接控制,如通过转包制度或订立购销合同等方式,把一部分生产任务交给中小企业去做,从而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这种做法有利于垄断企业提高其利润率。
③通过买方垄断掠夺中小企业。几个占有较大市场购买份额的企业之间形成勾结,通过联合行动行使买方垄断,压低供应品的购买价格,牺牲卖者的利益来谋取买者的利益。
(2)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在以下两个领域中展开:一是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二是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
①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a. 同一部门内部垄断企业之间竞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在垄断企业进行价格协调的同时,可能继续进行公开的或隐蔽的价格竞争。任何垄断性的勾结定价都是若干大企业激烈竞争中所达成的暂时妥协。一旦寡头垄断形成,参与寡头垄断的大企业又会产生新的竞争动机一一欺骗其他公司暗地降低价格或增加产量,以扩大自身的销售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
b. 表现形式之二是垄断企业之间还进行着广泛的非价格竞争和市场外竞争。非价格竞争通常和寡头垄断勾结定价结合在一起,把垄断企业的竞争纳入较安全的轨道,因而成为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的主要形式。非价格竞争主要包括促销竞争、产品质量竞争、服务方面的竞争等。市场外的竞争主要是垄断企业在市场外进行争夺原料、技术专利、熟练工人、专业人员、运输条件和优惠信贷等竟争。此外,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以降低成本,也是垄断部门内大企业之间的一种竞争手段。
②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竞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