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选取城市民族社区——西安回坊作为个案,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并综合运用文化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探析多重因素影响下的回坊招牌用语用字的特点及现状。
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日益多样化,诸如媒体语言、广告语、路标、店铺名称等社会用语的研究也逐渐深入,使得社会用语以更加规范、独特的面貌服务于传播者和受众;近年来,城市语言研究和言语社区个案研究,逐渐成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城市中的特殊群体和少数民族言语社区的相关研究。本论文是在以上研究所获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对回坊招牌用语用字的分析,以求发现并概括其中的文化内涵及民族性。
在民族融合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异质文化的接触和渗透会在语言的使用上折射出来,表现出一定的融合性和时代性;在不断地融合中,少数民族在吸收异质文化精华的同时也竭力维护自身语言文化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西安回坊是以世居回族为主体的城市民族社区,具有生活交际场所、伊斯兰文化区、旅游商业区多种功能,对回坊招牌用语用字的研究,将有利于了解回族对异质文化的接受力,也能以更直接、具体的方式探求回族对民族语言文化的情感态度以及回族的文化生态的维护现状。
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回坊招牌用语用字的选择和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结构上共分为6部分。
第1章是绪论,主要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扩大了以往研究中对店铺招牌的关注范围,总结性地梳理了相关研究概况,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概况、研究价值。
第2章是回坊招牌语及其使用背景,主要从功能划分和命名类别分析了招牌语,并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回坊招牌语的使用背景,内容包括:回坊招牌语分门别类、命名类别、回坊的多功能性、回坊体现回族语言的历史与现实、回坊反映回族语言使用的底层特征。
第3章是回坊招牌用语的结构与内涵分析,从音节数和结构方式分析了招牌用语的表层结构,并从招牌用语与地域文化、雅俗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分析了其深层文化内涵,内容包括:表层结构分析、深层文化内涵分析。
第4章是回坊招牌用字的民族符号性分析,首先对不同类型店铺的用字情况做了统计分析,并从传播者和受众两种角度探析了民族类语言的符号性。内容包括:不同类型店铺用字情况探析、民族类语言的符号性。
第5章是回坊招牌用字的独特性与价值显现,内容包括:回坊招牌用字的独特性、主流文化背景下回汉招牌的异同。
第6章是回族语言使用与文化发展,内容包括:回坊人的语言态度与民族认同、招牌语的民族性与独特性、回坊的现代化与文化生态的维护。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对西安回坊招牌用语用字做出了真实、全面的反映,从具体语言使用现象出发,探析了融合过程中回族的语言使用情况及回族先民语言的价值与作用。
得出的主要结论有:回族对异质文化有着较强的接受力,是多种文化的综合体,汉文化背景下,回汉招牌有着诸多相同的文化内涵,如: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地域文化内涵,但其文化内核有所不同;不同经营类型的店铺有着不同的用字特点,民族类语言在招牌中主要起到民族符号性的作用,即民族符号功能。民族类语言的语义内容<形体表现,传播者和受众双方信息的传递主要由形体表现来完成,即民族类语言主要通过作为一种民族符号而在招牌中发挥功用,信息传递的完成建立在双方文化共通的基础之上,这一见解的提出也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之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