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普通股(common stock)
【答案】普通股通常指那些在股利和破产清算方面不具有任何特殊优先权的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最基本、标准的股份。普通股的持有人是公司的股东,他们是公司的最终所有者,对公司的经营收益或公司清算时的资产分配拥有最后的请求权,是公司风险的主要承担者。
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普通股筹资具有以下优点:
(1)所筹集的资本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
(2)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 (3)能增加公司的信誉,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
(4)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当然普通股融资也有其缺点:
(1)资本成本较高。首先,从投资者的角度讲,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地所要求的投资报酬率也较高;其次,对于筹资公司来讲,普通股股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不像债券利息那样
作为费用从税前支付,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最后,普通股的发行费用一般也高于其他筹资方式。
(2)以普通股筹资会増加新股东,这可能分散公司的控制权;另外,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发股价的下跌。
2.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
【答案】财务困境是指一个企业处于经营性现金流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例如商业信用或利息)而被迫采 取改正行动的境况。财务困境可能导致企业违反合约的规定,也可能涉及到企业、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财务重组。 通常,企业被迫要采取某些在企业有足够现金流量时不可能采取的行动。
当一家企业的净资产为负值,即资产价值少于负债价值时,就会发生“存量破产”。而当它的经营性现金流 量不足以抵偿现有到期债务时,则将出现“流量破产”。
企业可以通过以下若干方法处理财务困境,包括:①出售主要资产;②与其他公司合并;③减少资本支出及研究与开发费用;④发售新股;⑤与银行和其他债权人谈判;⑥以债权置换股权;⑦申请破产。
3. 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理论
【答案】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是汇率决定理论的两种形式。购买力平价说是一种历史非常
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是由瑞典学者卡塞尔于1922年完成的。其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购买力,两种货币间的汇率及其变动决定于两国货币各自所具有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主要有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取决于不同货币衡量的可贸易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即取决于不同货币对可贸易商品的购买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的升值与贬值是由两国的通胀率的差异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说。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看来,货币数量决定货币购买力和物价水平,从而决定汇率。所以汇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利率平价理论的思想由凯恩斯于1923年首次提出,他认为汇率波动由两国利率差价决定,不久英国学者爱因齐格进一步阐述了远期差价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平价说的基本观点是: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率差异决定的,并且高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必定贴水,低利率国货币在期汇市场上必为升水。在两国利率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资金将从低利率国流向高利率国以牟取利润。利率平价理论又分为抵补利率平价和非抵补利率平价两种。前者假定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进行远期交易以规避风险,因此分析的是汇率远期升贴水率的实际值。后者即非抵补利率平价理论,即假设交易者根据自己对未来汇率变动的预期而计算预期的收益,在承担一定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投资活动,因此分析的对象是汇率升贴水率的预期值。
同为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的分析角度不同。购买力平价理论从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的价格的性质着手研究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它主要由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商品市场间存在的联系来分析汇率与价格水平间的联系。利率平价理论则考虑到现实生活中,开放经济下一国与外国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国际资金流动的发展使汇率与金融市场上的价格一利率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理论关系上,购买力平价和利率平价互相补充。购买力平价侧重从中长期的角度分析,一国发行的货币数量决定货币的购买力,进而决定两国的汇率水平;与之相比,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内的分析,在短期国际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数量决定利率(资金价格)的波动,进而国际资金的流动又使利率间的差异影响汇率。
4. 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
【答案】损益表是指反映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亦称“利润表”或“收益表”。它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入实现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该表提供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如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和获利能力。损益表的结果可以分为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多步式损益表中的损益是通过多步配比而来的。单步式损益表则是将本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加总在一起,通过一次配比求出本期损益。
5. 留存收益比率
【答案】留存收益比率是指留存收益与盈利的比率,即每年公司有多大比例的盈利留在公司用于扩大再生产。其计算公式为留存收益比率与支付比率之和为1。
二、简答题
6. 试述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经济含义,公司应如何平衡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对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答案】(1)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的经济含义
①经营杠杆,即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大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的杠杆效应。经营杠杆作用的衡量指标即经营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相对于产销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其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业务量变动率
②财务杠杆,即由于债务存在而导致普通股股东权益变动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杠杆效应。衡量普通股股东的获利能力一般是用普通股的每股利润。由于债务利息的存在,普通股每股利润的变动会超过息税前利润变动的幅度,这就是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反映的是每股利润变动要大于息税前利润变动。其计算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普通股每股利润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2)如何平衡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对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①经营杠杆是用来衡量经营风险的。在固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经营杠杆系数说明了销售额增长(减少)所引起利润增长(减少)的幅度,销售额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小,经营风险也就越小;反之,销售额越小,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也就越大。而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生产经营成本的存在导致企业经营杠杆作用,而且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越大,经营风险越大。如果固定成本为零,经营杠杆系数等于1。
企业一般可以通过增加销售额、降低产品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使经营杠杆系数下降,从而降低经营风险。
②财务杠杆是用来衡量财务风险的。财务杠杆系数表明息前税前盈余増长引起的每股盈余的增长幅度。在资本总额、息前税前盈余相同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但预期每股盈余(投资者收益)也就越高。
由于负债比率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适度负债,使财务杠杆利益抵消风险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7. Z 值Fair-to-Midland 制造公司(FMM )申请了一项True Credit银行的贷款。银行的信贷分析师收集到了公司财务报表的以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