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学979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地协调理论
【答案】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在人类出现以后地球上就己客观存在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理论就是研究人地关系的理论。由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范围的扩大和相互作用形式的复杂化,地球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自然界。作为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界,己经基本上成为社会化了的自然界,人化了的自然界。
2. 日本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日本土地利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五部分:制定国土利用计划; 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计划:管制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的限制; 全国土地交易申报劝告制度; 关于闲置土地的措施等。日本的土地利用计划体系包括国土综合开发计划、国土利用计划、土地利用基本计划和部门土地利用计划几大类。
3. 土地利用现状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进一步了解,以明确规划区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土地利用中的成绩和问题,从而明确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重点,提出改善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的对策和途径,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4. 城镇用地布局
【答案】城镇用地布局,就是在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来确定城镇土地的使用情况。在城镇用地规划阶段,合理的城镇用地布局不仅对城镇自身的发展十分重要,而且对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深远的影响,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地区优势的发挥和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等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5. 地域分区
【答案】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是根据自然、社会、经济相结合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土地利用条件、特征、发展方向及途径的相对一致性而划分的土地利用综合区域。地域分区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仅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条件的分异规律、资源的区域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还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结构,进而揭示各地域特征,指出
地域内的土地利用方向、结构与布局,确定用地控制区以及保护与改造的途径。
6.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的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寓于城市规划体系之中。从控制理论的要求来看,是由宏观规划控制微观规划,微观情况反馈至宏观,控制是分层次的。从系统论要求看,相关的规划应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经过微观的厂矿选址规划,到独立的城市总体规划,再到城镇群的体系规划。从城市规划到村镇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
二、简答题
7. 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是什么? 其调查方法有哪些?
【答案】(1)耕地整理潜力的内涵
耕地整理潜力是指通过综合整治耕地及其间的道路、沟渠、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提高耕地质量,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
(2)耕地整理潜力的调查方法
①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采用实地抽样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各村通过耕地整理可增加耕地的系数与待整理区域的面积(包括耕地及其间的零星地类)。
②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调查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待整理耕地区面积的比例,与设定的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的比例。
8. 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我国公路分为哪五个等级?
【答案】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流量进行的划分,我国将公路划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方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的公路,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双车道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双车道2000辆以下;单车道400辆以下。
9. 如何对港口陆域作业区进行规划?
【答案】对港口陆域作业区进行规划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前沿作业地带。由码头前沿线(直立式码头)或坡顶(斜坡式码头)至前方仓库前墙或堆场前沿线之间的场地,称作码头前沿作业地带。地带内根据货物种类的不同要求,布置各种类型的装卸机械,并安排一定面积的待运货物临时堆场和前沿运输通道,以完成船舶的货物装卸操作。合理布置作业地带,安排足够的地带宽度,有助于加快货物的装卸,缩短船舶的停靠时间。
(2)堆场和仓库。由于船舶和车辆两种载运工具的容量相差很大,故必须在量大而快速的船岸之间的货流同缓慢而零散的码头后方的集散运输之间设置缓冲区一一仓库和堆场,以保证船舶和车辆都能快速周转。直接服务于船舶装卸作业需要的仓库和堆场,称作一线库场。干散货和集装箱一般采用露天堆场,而杂货通常以设置仓库为主。一线库场所需面积的大小,同泊位的年吞吐量、入库场货物的比例、货物的平均堆存期、单位面积的堆积量等因素有关。
(3)集疏运系统。港口货物的集疏运主要依靠铁路和道路。铁路是货物运输的主要手段。港口铁路山港外线和港内线组成。港外线包括专用线和港湾站,港内线包括车场、联络线、装卸线等。到达码头的货物,卸到码头装卸线上的货车,然后经由港内联络线和港湾站,到港外专用线。从陆路通过港口出口的货物,则由港外专用线进入港湾站,通过港内联络线到码头装卸线直接卸到船上,或者经库场装卸线把货物卸在库场内,聚集成批后等待上船。码头装卸线的布置可采用平行进线、垂直进线或斜交进线的形式。港口道路也分为港内道路和港外道路两部分。前者为库场内的运输道路和连接各作业区及港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 而后者则为港区连接公路和城市道路的对外道路。
10.引水方式有哪些?
【答案】引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有坝(低坝)引水
,抬高水位,自当河流水源虽较丰富,但水位较低时,可在河道上修建奎水建筑物(坝或闸)
流引水灌溉,形成有坝引水的方式。在某些山区丘陵地区,丰水季节虽然流量较大,水位也够,但十、枯季节变化较大,为了便于枯水期引水也需修建临时性低坝。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拦河坝(闸)、进水闻、冲沙闸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2)无坝引水
当灌区附近河流水位、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要求时,即可选择适宜的位置作为取水日,修建进水闸引水自流灌溉,形成无坝引水。在丘陵山区,灌区位置较高,可自河流上游水位较高的地点引水,借修筑较长的引水渠,取得自流灌溉的水头。
(3)抽水取水
河流水量比较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修建其他自流引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时,可就近采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