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土地利用规划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预测方法

【答案】预测方法是指预测某一事物所具体采用的方式和途径,具体而言包括所用工具、流程、方式等。预测方法通常包括因素分析法、自然增长法等。

2. 城镇用地规划

【答案】城镇用地规划就是按照城镇的性质、规模和条件,在地域空间上确定各个功能区的布局和城镇各要素的科学合理的安排,为城镇建设的各个方面服务。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通过规划,合理确定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包括城市绿地,以区域整体思想发展城镇; 在考虑城镇个性的基础上,城镇建设统一规划、有机组合,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组合成“形散实聚”的城镇群或城镇化地区。

3. 分区方案

【答案】分区方案是指分区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原则。方案内容包括:制定分区原则和依据,

确定分区结构和方法,明确工作底图、上图面积、规划期限、作业流程、分区方法、成果要求等。

4. 土地利用

【答案】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按一定的经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管理和治理改造活动。它既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诸因素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土地利用既要受自然条件制约,也受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影响。但土地的合理利用必须适应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

5. 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加拿大土地利用规划分为省级规划、区域规划及行政地区规划。省级规划对区域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区域规划对地区规划提出政策指导和指定一些面积的利用方式。地区规划的主旨是为自然资源部各项计划确定适当的土地和水域面积。

6.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答案】我国的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寓于城市规划体系之中。从控制理论的要求来看,是由宏观规划控制微观规划,微观情况反馈至宏观,控制是分层次的。从系统论要求看,相关的规划应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形成经过微观的厂矿选址规划,到独立的城市总体规划,再到城镇群的体系规划。从城市规划到村镇规划,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

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的城市规划体系。

二、简答题

7. 水库坝址的选择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水库坝址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1)库址地形

库址要“肚大口小底平”。肚大是指库区内地形宽广,可以多蓄水,效益犬,口小是指建坝最短,工程量最小,省工省料。

(2)库址水源

坝址以上要有足够的集水面积,使水库能拦蓄所需要的水量,对库区的泥沙情况也应进行调查,以估计水库的淤积。溢洪道最好修在河道一侧基础岩石较坚实的马鞍形的山坳上,输水洞应选在基础较好,洞线较短的完整岩石部位上,总之,要注意既经济又安全。

(3)地质条件

坝址的地质条件要好。坝基和两岸边坡如有较完整的岩石或渗水性小的坚实地层,都应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以免基础不稳固而漏水或下沉,影响坝体安全。

(4)淹没区

库区的淹没区要小。尽量避免大片的耕地、工厂、古迹、有交通干线和重要的下矿地点,避免大规模地移民。此外,水库的泄洪路线应避开人口稠密的地区、城市重要工矿及交通干线,保证水库下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建筑材料

坝址处要有足够适用的建筑材料,中小型水库一般以土坝为主,应根据规划中的坝型、坝高、估算的材料量或合乎质量要求的足够的土料、砂石料,应尽量选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并注意施工时的运输是否方便。

8. 简述城镇地下空间布局与规划。

【答案】(1)地下空间的特点和可利用形态

①地下空间是传统地表平面土地管理的自然延伸和立体发展,地下空间具有供给稀缺性、利用相对分散性、利用方向变更困难性、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等特点。

②地下空间的可利用形态有: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服务空间、文体服务空间、交通空间、公用设施空间、工业空间、仓储空间、防火防护空间、高层建筑设备的附属空间以及其他特殊空间(如文物保护、矿藏开采、埋葬等)。

(2)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规划包括基础专项技术工作、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基础专项技术工作主要指地下空间基础资料收集、分析以及需求预测; 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地下交通设施、公共设施、市政管线设施、工业设施、防灾防护设施等规划。

城市地下空间总体布局以用地功能组织为基本内容,以地下空间规划结构为基本形态,在城

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地面地下的协调规划,对己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进行改造利用研究,统一解决地上地下空间建筑功能的不同性质组合,问题。

(3)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可沿用地面规划的“化整为零、循序渐进”的实施原则,逐级做出总体规划、次区域规划、分区规划、法定图则、详细蓝图的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实施控制的编制。统筹社会资源,配合地面建设同步协调,对建设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段先行建设,形成规划实施的合理时序。

9. 在平原型灌区,如何规划布置干、支渠系?

【答案】平原型灌区大多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的冲积平原,地形比较平坦开阔,有大片集中的耕地。由于各灌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洪、涝、旱、渍、碱等灾害程度不同,灌排渠系的布置形式也有不同。因此,分为以下两类灌区介绍其特点和相应的灌排系统布置形式。

(1)山麓平原型灌区。山麓平原型灌区一般靠近山麓,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渍涝威胁较轻,但十旱问题比较突出。当灌区的地下水丰富时,可同时发展井灌和渠灌,否则,以发展渠灌为主。干渠多沿山麓方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布置,支渠与其垂直或斜交,视地形情况而定。这类灌区和山麓相接处有坡面径流汇入,与河流相接处地下水位较高,因而还应建立排水系统。

(2)冲积平原型灌区。冲积平原型灌区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地面坡面平缓,地下水位较高,涝碱威胁较山前平原型灌区严重。在这类灌区,如果地面水充足、排水条件较好,渠系尽可能采用灌排分开的形式。在十壤盐碱化严重地区,需要挖渠道进行引水灌溉,并使渠道水位保持在地面以下深度,利用抽水站提水灌溉。

10.简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概念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项目区内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布置,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产权调整与利益分配所作的安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范围,即项目区应该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所确定的土地开发整理区相一致。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主要内容

①确立整理目标

我国现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目标主要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地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土地收益,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社会化、机械化、园区化创造有利条件。

②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利用水平

土地利用方向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相一致。而项目规划主要是进一步确定与规划用途相适应的生产项目,为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③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土地利用结构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地方向结构,二是各业内部结构。由于项目规划的各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