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501艺术专业基础(6小时含用餐)[专业硕士]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电视时间
【答案】电视时间是指作用于观众感受的屏幕时间形态,一种假定的、艺术的时间形态,是现实时间、屏幕时间、心理时间三方面结合的复合形态。屏幕时间打破了现实时间的连续性,在镜头的时空跳跃中给观众造成幻觉——即观众感受的主观时间、心理时间。
在单个镜头中,时间是客观的,前后镜头的组接才能表现真正的意义,从而产生不同的时间含义。在屏幕上通过镜头的蒙太奇剪接,现实时间可以被缩短和省略,又可以通过镜头的重复、放慢、停滞将现实时间延伸,屏幕上的过去、现在、未来以及主观的回忆、想象等等,都可以通过镜头蒙太奇进行倒叙、交错,从而产生艺术的意义。
2. 京剧
【答案】戏曲剧种。清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深受喜爱。众多徽班接踵而来,“四大徽班”称雄于京。嘉庆、道光年间,徽汉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剧目、音乐和表演经验,逐渐演变而成带有北京特点的戏曲剧种。咸丰、同治以来,形成完整的表演体系和独立的艺术风格。主要腔调是西皮、二黄,此外还有昆曲、吹腔、拨子、杂调等。乐队的主奏乐器是京胡。流行全国。
3. 写意戏剧
【答案】写意戏剧是在东方文化的土壤上滋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样式,其中贯彻着东方民族寓实于虚、虚实结合的艺术精神。写意戏剧属于变现型,注重表现,不注重对现实人生的具象摹写,而着力于人物心灵的抒发与事件本质的探求,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注重神似,强调以形传神,只是传“神”所需,淡化情节和冲突,有时甚至失去某些合理性。
4. 《狗占马槽》
【答案】《狗占马槽》是西班牙人文主义戏剧家德•维加的代表作,故事讲的是贵妇人安娜要在身份相匹配的人们中间选择自己的丈夫,但贵族的华而不实又使她感到厌恶,她真正爱的人是自己的私人秘书苏多罗,但苏多罗出身卑微无法与之门当户对,爱情和荣誉观念之间的冲突使得她异常痛苦。德安娜的仆人为了女主人能够与苏多罗结合,为苏多罗编造了贵族家谱,德安娜才得以消除爱情中的障碍,追求到超越世俗的真正爱情。
本剧采用“斗篷与剑”的戏剧形式创作而成,不仅有着复杂而精巧的戏剧结构、生动有力的情节和优美动听的诗的语言,而且包含着深刻的社会讽刺和心里描绘,尤其是编造贵族家谱这个情节,无疑是对当时注重荣誉观念的贵族社会的辛辣讽刺。
5. 《长篇连续广播》
【答案】《长篇连续广播》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长篇文学、评书连续广播节目。始于1954年5月连阔如说的《三国演义》评书。1958年开办《长篇小说连续广播》节目,1964年改名《小说连续广播》,次年改为《说新书》。“文革”期间一度停办,1974年恢复播出。1987年改名《长篇连续广播》。每天播出1次,重播1次,每次30分钟。
6. 新民族主义音音乐
【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各国的音乐家,一方面将发展民族文化、壮大民族音乐于本国的民族独立运动相结合,一方面由年轻一代的作曲家开创新的、更为广泛的民族音乐发展的道路。这些后继者中的音乐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收集和研究更为深入细致和准确,并且更多的接受了同时期西欧各流派、风格的影响,在创作上同样进入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潮流中,因此很多专著将这一时期的民族乐派成为新民族乐牌。
二、简答题
7. 简述“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艺术特点。
【答案】“真人秀”,又称“真实电视”,是指由制作者制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录制播出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真人秀”采用纪实手法,通过真实记录的拍摄和戏剧化的剪辑,融合电视剧的故事性,游戏竞争的残酷性、诱惑性,在假定情境下,对原始的人性和个人隐私予以展示,从而极大地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真人秀”始于上世纪和本世纪交替间,荷兰的《老大哥》被称为真人秀节目始祖。2000年8月央视二套《地球故事》引进《生存者》,“真人秀”正式登陆中国。
“真人秀”电视节目的艺术特点主要如下;
(1)内容上,是真(真实)与秀(虚构)的一种结合
真实模拟客观环境,使节目成为参与者真实生活的一部分,并向广大观众即时的播送是“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关键准则之一。只有即时甚至是实时的情境放送,观众才能在观看中获得“猎奇”和“同步”所产生的快意感官。
(2)形式上,是记录性与戏剧性的一种融合。
(3)传播方式上,则是观看与参与的互动。
(4)悬念的设置上,是结果的非确定性与目标的确定性的融合
“真人秀”通过悬念层出,高潮迭起的淘汰、晋级机制,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时一定的奖金奖品也抓住了选手的心。奖金的诱惑使得节目选手为了最终的胜利而奋力拼搏,由此“真人秀”节目的高超不断产生,人性的美善丑恶也都慢慢展现在观众眼前,从而形成了情节导向的效果。
(5)人物设置上,则是非角色性与限定行为的融合。
(6)情节安排上,是非预定性的开放结构与情境规定性的固定模式的融合。
(7)表现手法上,则将记录的真实性与加工的戏剧性结合在一起。
(8)构成元素上,七大元素条理明晰,整合规范
“真人秀”大多分为野外生存真人秀、室内真人秀、表演选秀类真人秀、职场真人秀、整容真人秀等,我国的真人秀节目从“野外真人秀”开始,以表演选秀类真人秀最为火爆。自愿参与、规定情境、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七个基本元素构成了“真人秀”节目的共同点。
总体来说,“真人秀”节目的前期投入相对庞大,目前国内的“真人秀”并不具备较好的受众基础,其实践走过了一个从兴起到衰落再到复兴的发展过程,节目形态也进行了单纯模仿、引进模式和自主设计的多种尝试。“真人秀”本土化首要面对的问题是人性道德,而那些游离在道德边缘的东西,却正是“真人秀”所追求的卖点之一。因此,“真人秀”节目要想在中国长期发展下去必须要解决三个难题:一要适应国情; 二要有成本投入; 三要鼓励原创。
8. 在电影中,音响的作用如何体现?
【答案】音响又称“环境音响”,是指作为影片场面背景出现的各种声音效果。在电影中,音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声音造型营造出逼真的听觉空间,音响的处理错误会严重影响电影整体的真实感。
(2)音响可以参与影片的叙事,例如以话外音的方式暗示事件的发生,取得更为节省也更为含蓄的效果。
(3)音响还可以烘托某一场景的情绪基调,从而成为重要的情感表现手法。
(4)环境音响的运用更加复杂
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电影美学兴起后,环境音响己经成为现代电影极为重要的部分,甚至具有了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其运用也更加复杂:
①在哲学层面上趋于主观化,强调人感知世界的个别与独特;
②在技术层面上追求形式感,追求全新的感官刺激体验。
9. 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存在诸多相同点的同时仍有众多差别。
(1)表现形态不同
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己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 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 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
我国传统戏曲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其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京剧《打渔杀家》、评剧《花为媒》等剧目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
(2)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