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9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15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0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884心理学研究方法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26

一、简答题

1.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分别用什么实验验证? 这些理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案】(1)注意的过滤器理论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包括三种,分别为: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2)三种过滤器理论的验证实验

①早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分听实验验证。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

②中期选择模型采用追随耳实验验证。即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

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③晚期选择模型采用双耳识别实验验证。即让被试同时注意双耳,当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随机呈现的靶子词时,要分别作出反应。

(3)三种过滤器理论的不同点

①早期选择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在这个瓶颈中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储。这种过滤器类似于高保真听力设备中的交叉滤波器。它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②中期选择模型重视中枢系统的二次选择功能,认为过滤器并非依“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 不是只允许一个通道(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只是非追随耳的信号受到衰减,强度减弱了。但若这些减弱的非追随耳信号具有特别的意义(比如自己的名字),具有较低的阈值,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别。

③晚期选择模型,多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信息

加工瓶颈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因此,注意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2. 怎样理解实验心理学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答案】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从根本上讲,都是实验科学,实验乃科技之母。实验心理学是将实验研究的方法应用于心理学各个领域的一个心理学分支,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具

体分析如下:

(1)认知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的心理过程,只能依靠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推测内部发生的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特别依赖于实验方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都运用实验室实验法,主要研究与生理心理学相关的感觉、注意、知觉等,只是他们分别强调研究心理的构造和心理的机能。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也是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尽管没有采用严格的实验验证,但弗洛伊德本人是个实证论者,认为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试图在对梦的解析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从而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4)人本主义心理学,也不是仅仅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想中产生的,而是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之后,才得出的结果。

19世纪中叶开始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这对于心理学来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百多年来,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实验的方法不仅用来研究心理过程,而且用来研究个性和意识,甚至用于社会心理现象的研究。因此,研究心理实验方法的实验心理学,成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由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也要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所以,实验心理学也是各门心理学的基础。

3. 斯滕伯格如何运用加因素法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总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答案】斯滕伯格通过“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这一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证明了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1)实验的一般程序

首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定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

(2)实验步骤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滕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发现四个独立因素的实验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改变测试刺激的质量,发现对一个残缺、模糊的刺激进行编码比对一个完整、清晰的刺激所花的时间更长,而且该因素对不同大小记忆表的影响相似,即记忆表的大不仅改变y 截距,而不改变直线的斜率,表明系列比较阶段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第二阶段,改变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问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他假定对应于不同大小记忆表的余下三个阶段的反应时间是不变的。

第三阶段,分别计算Y 反应(肯定反应)与N 反应(否定反应),发现对不同大小的记忆表,都是N 反应时长于Y 反应时,表明了两种决定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被试选择

反应种类的阶段,而且产生N 反应比产生Y 反应难。

第四阶段,改变某一种类反应(Y 或N )的出现频率,发现对两类反应产生同样的影响,即提高任一类反应的出现频率,都会使这类反应的组织更为容易,从而使反应时下降。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3)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这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根据斯滕伯格的观点,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

4. 部分报告法比整体报告法有哪些优点?

【答案】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是研究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的两种研究方法。

(1)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含义

①全部报告法(整体报告法),是要求被试在刺激呈现后把所看到的刺激全部报告出来,以此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②部分报告法,是要求被试在全部刺激呈现后,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以此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2)部分报告法与整体报告法相比,它的优点是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①感觉记忆的特点是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小经注意的刺激立即遗忘。采用整体报告法时,由于要求被试报告呈现的所有刺激,因此,大部分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时就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

②部分报告法中,被试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随机的,被试肯定是先记住全部刺激,然后只说其中一部分,从而节省了报告的时间,使被试的瞬间记忆呈现的更加准确。经过部分报告法的测定,人类的瞬时记忆容量其实是很大的,刺激呈现的一瞬间几乎所有刺激都进入了瞬时记忆。

5. 举例说明双眼竟争的实验范式。

【答案】(1)双眼竞争范式

双眼竞争是近年来研究视觉意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两个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是以一种双稳态形式在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和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间交替转换的。因为视网膜输入始终保持不变,变化的是知觉体验,因此双眼竞争为探索知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范式,从而避免了视网膜的刺激变化所造成的混淆。

(2)双眼竞争范式的研究案例

Logothetis 和其同事(1998)记录了猴子在观看双眼竞争呈现时大脑视觉区域单个神经元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