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二) . 10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三) . 19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四) . 27 2018年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五) . 33
一、简答题
1. 斯滕伯格如何运用加因素法证明了短时记忆信总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答案】斯滕伯格通过“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这一使用加因素法分析心理过程的典型实验,证明了记忆信息提取过程中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
(1)实验的一般程序
首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再呈现一个数字(测试项目),请被试判定其是否为刚才识记过的,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这样就可以确定被试能否提取以及提取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
(2)实验步骤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斯滕伯格从反应时的变化上确定了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四个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发现四个独立因素的实验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阶段,改变测试刺激的质量,发现对一个残缺、模糊的刺激进行编码比对一个完整、清晰的刺激所花的时间更长,而且该因素对不同大小记忆表的影响相似,即记忆表的大不仅改变y 截距,而不改变直线的斜率,表明系列比较阶段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第二阶段,改变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问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他假定对应于不同大小记忆表的余下三个阶段的反应时间是不变的。
第三阶段,分别计算Y 反应(肯定反应)与N 反应(否定反应),发现对不同大小的记忆表,都是N 反应时长于Y 反应时,表明了两种决定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被试选择反应种类的阶段,而且产生N 反应比产生Y 反应难。
第四阶段,改变某一种类反应(Y 或N )的出现频率,发现对两类反应产生同样的影响,即提高任一类反应的出现频率,都会使这类反应的组织更为容易,从而使反应时下降。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3)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中发现的这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根据斯滕伯格的观点,测试项目的质量对刺激编码阶段起作用,识记项目的数量对顺序比较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对决策阶段起作用,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对反应组织阶段起作用。
2. 元记忆是如何对客体记忆进行检测与控制的?
【答案】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可以将记忆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客体记忆通常就是人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而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在客体记忆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以及提取等阶段,在记忆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元记忆的监测与控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识记阶段
①在学习之前,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对将要识记项目的难易度的预见性判断,元记忆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预先选定加工模型。
②学习过程之中,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JOL (学习判断)与FOK (知晓感)判断,元记忆控制作用体现为分配学习时间(指由学习者自我进行的学习; 选择适当的加工策略; 确定何时终止学习过程)。先作出JOL 与FOK 判断,形成对学习中现在所掌握的状态的元记忆估计,与应达到的学习标准进行比较,若少于该标准,则由控制作用决定继续学习(分配下面学习的时间,从元记忆库中提取适当的加工策略来进行学习); 再形成新的FOK 、JOL 。直到达到标准,输出答案时才终比学习。
(2)保持阶段
主要的元记忆活动是维持前面已习得的知识,可利用元记忆监测去判断,确定那些在保持测验中没有回忆出来的项目还应进行多大程度的再学习,并决定对其分配合适的重复学习。
(3)提取阶段
个体开始、继续或终止某一搜寻过程中可能涉及若干元记忆成分。一方面,元记忆对提取的快速开始和终比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搜寻过程中,对搜寻不出的项目是否继续搜寻还是终止,也与FOK 有关。这取决于动态的FOK 的强度,当强度降低至维持搜寻所要求的阈限以下时,搜寻过程会终止。
3. 评价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资源限制理论把注意看做心理资源,认为人的心理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注意的有限性不是过滤器作用的结果,而是受到了从事操作的有限心理资源的限制。资源限制理论的优缺点主要表现为:
(1)优点
①资源分配理论为注意的研究提供了方便的术语。
②资源分配理论可以解释某些特定的不需要有限注意资源的任务,这类任务包括一些不需要注意的任务(红呼吸)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需要的注意日益减少的任务(如打字)。
③资源分配理论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包含多重资源库的假设。
(2)缺点
①有限资源的性质通常是不明确的,这一理论仅仅说明了不同任务组之间共享一个共有的资
源到何种程度,而没有探明资源的机制。
②资源分配理论是不能被证伪的。
4. 请根据下表所示的研究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表
(l )这是什么类型的设计?
(2)该类型设计有何特点?
【答案】问题(1)
研究方案属于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指通过随机化程序选择同质被试,并且设置四种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类型。
问题(2)
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将“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和“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加以合并的结果,并将“有无前测程序”变量引入实验设计之中,将其产生的变异从总变异中剔除出去,再对实验处理效应加以检验。
这种设计模式通过比较O 1A 和O 2A 、O 2A 和O 2B 、O 1B 和O 2C 、O 2C 和O 2D 之间的差异,从多角度来检验实验处理的效应; 也可以通过比较O 2B 和O 2D 、O 2A 和O 2C 之间的差异,来检验前测处理的效应。同时,还可以检验“前测后测处理”与“实验处理”之间是否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统计分析方法上采用混合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来对前测后测处理和实验处理(被试内因素)以及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间因素)之间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由此可见,所罗门四组混合设计是一种设计严谨、内部逻辑关系清晰且具有很高内部效度的实验设计类型。
5. 举例说明双眼竟争的实验范式。
【答案】(1)双眼竞争范式
双眼竞争是近年来研究视觉意识比较常用的一种实验范式。实验中给观察者的两只眼睛分别呈现两个不同的图像,他们所看到的并非是两个图像的混合,他们的知觉体验是以一种双稳态形式在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和另一只眼睛的输入优势间交替转换的。因为视网膜输入始终保持不变,变化的是知觉体验,因此双眼竞争为探索知觉意识的神经相关物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实验范式,从而避免了视网膜的刺激变化所造成的混淆。
(2)双眼竞争范式的研究案例
Logothetis 和其同事(1998)记录了猴子在观看双眼竞争呈现时大脑视觉区域单个神经元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