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外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答案】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即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2. 《小巴黎人报》
【答案】《小巴黎人报》是19世纪下半叶巴黎最有影响的四大廉价日报之一,1876年创刊,原为激进派小报,1888年转入让·迪皮之手后得到改造: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参加任何重大的政治论争,因而被称为中间派。迪皮宣称,该报要做“公众舆论的调节者’夕; ②内容上因循《小口报》的做法,追求客观,不重言论,连载小说,增加社会、体育等有刺激性的新闻报道; ③经营管理上注重设备更新,是巴黎第一个使用轮转印刷机的报纸,改进发行推广工作。这些措施使该报销量直线上升,1914年达到150万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报纸”。
3. 新闻框架
【答案】20世纪80年代开始,框架理论开始引进到新闻与传播研究领域,并由此诞生了“新闻框架”(newsframe )的学术概念。
新闻框架是新闻媒体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性处理的特定原则(或准则),这些原则来自于新闻媒体的立场、编辑方针以及与新闻事件的利益关系,同时又受到新闻活动的特殊规律(如新闻价值规律)的制约,它们规定着一家媒体对新闻事件的基本态度和本质判断。
在新闻报道中,框架的存在是一种必然。一般而言,新闻事件大都具有复杂的多种属性,由
于时效性和新闻文本特性的要求,新闻记者不可能在一篇报道中事无巨细地罗列这些属性,而只能抓住事件的若干主要属性,并把它纳入到一定的框架之中(即所谓“打包,’)。
4. 《人民论坛报》
【答案】《人民论坛报》是原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1948年12月16日在华沙创刊。是波兰工人党和社会党(左翼)合并为波兰统一工人党后,在两党的机关报,即《人民之声报》和《工人报》合并的基础上建立的。日报,每周出版6次,星期日及大的节日休刊,每天10版。发行曾达97万份。该报是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喉舌,在战后波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1990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分裂和易名后,该报改称《论坛报》,并成为波兰社会民主党的机关报。
5. 《金字塔报》
【答案】《金字塔报》是埃及出版的非洲第一大报,是一份国}示胜的阿拉伯文日报,1875年由塔克拉兄弟创办于亚历山大,后迁至开罗。该报最初为周报,是第一家不受政府资助的报纸,商业化经营,模仿英美大报。海卡尔任总编后使《金字塔报》达到了巅峰,力求客观和深度报道,建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战略研究中心”,向此报提供新闻报道背景材料和研究性文章,60年代成立“金字塔报广告社’,,出版《金字塔经济学家》和《国际事务》,并建立海外发行系统,1988年被“世界报纸指南组织”评为最佳国际报纸。
6. 共同通信社
【答案】共同通信社(简称共同社),是一个总部位于东京港区的非营利合作通讯社,1945年11月成立,由建于1936年的同盟通信社改组而成。共同社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发布新闻给几乎所有日本的报章、电台与电视网,使用其新闻的报纸约有5, 000万名订阅者。其位于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分部日本国际共同社在1982年创立。石川聪是该通讯社现时的总裁。共同社是代表日本的国际性通讯社。共同社独立于政府,致力于为社会服务。担负着传媒中枢重任的共同社以“促进世界和平、确保民主、实现人类幸福”为原则,从1945年建社以来,作为“非赢利社团法人组织”,与日本全国各报社、NHK 等新闻机构通力合作,努力、积极地进行着报道活动。
7. “自我互动”理论
【答案】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在1969年出版的《象征互动论》中提出“自我互动”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是拥有自我的存在。人在将外界事物和他人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的同时,也把自己作为认识和行动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人与自己进行沟通与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动。布鲁默认为,“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自我互动”理论说明,自我传播同样具有社会性。人内传播是现实社会传播关系的反映,通过自我互动或自我传播,人能够在与社会、他人的联系上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8. 赫斯特(WilliamR.Hearst )
【答案】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 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9. 《费加罗报》
【答案】《费加罗报》是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日报。1854年创办时为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柯蒂集团掌握。1949年售予普鲁沃斯特集团,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这是一份言论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是法国有名的“质报”。通常30多版,图文并茂,逐日轮流出各种专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该报广告收入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10.沉默的螺旋理论
【答案】“沉默的螺旋”Cthespiralofsilence )理论由德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于1972年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力观》中首次提出,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社会的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
该理论认为:
(1)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包括个人的孤立恐惧动机和意见气候。个人在表明观点前要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一般就会屈于环境压力而转向“沉默”或者附和。
(2)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的意见增势,受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优势意见越来越强,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见的人继续保持沉默或转变态度追随支配意见。
(3)媒介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支持了大众传播的强效果论; 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引向了以往研究忽略的社会心理分析的领域; 把民意视为社会控制的手段。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沉默的螺旋出现的条件提出了质疑,议题性质(是否与个人利益相关)、人格差异(中坚分子)可能使其失效,孤立恐惧动机和大众传播效果也遭受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