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的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优势有哪些表现?
【答案】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媒体具有传播时间的自由性优势,其具体表现有:
(1)随时发布新闻的实时性
①报纸的传播,受出版与发行时间的限制与制约极大,日报通常以“天”为单位。广播与电视,尽管在时效上可以比报纸更快,但仍受到播出时段、顺序的制约。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可以轻易做到随时发布,并以即时滚动式发布各种新闻信息,在报道突发性事件时,这个优势明显超过了传统媒体。
②网络媒体的新闻来源广泛,任何人上网后都可以找到发布自己信息的空间,也就是说网民人人可以发布新闻。
(2)随时阅读新闻的易检性
易检性是指网络媒体具有过刊查询和资料检索功能。也就是说它在传播时间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还具有“往复性”的优势。
①广播、电视的观众,如果错过了收听或收看的时间,除非重播,否则很难再听到、看到同一内容; 报纸的读者,想查看以前的报道,也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网络媒体完全突破了这种时间的限制,网民在网上可以随时按日期查看一家网络媒体的过刊,也可以很力一便地输入关键词进行资料检索。
②新技术提供了高效的工具,通过各种搜索引擎,网民可以随时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媒体可以按需要提供信息,受众不必像以往那样,等待报纸的出版,或者等待广播、电视的播出时间,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收听或者收看新闻。
2. 结合本年度各家媒体年终成就性报道的实际,分析其不同的报道角度。
【答案】答案提示:实例略。
成就性报道的选题必须是思想性突出、新闻性强、反映社会和时代亮点,能激起听众的兴奋度和关注度的。同时,它还必定是政府重视,群众关心,对现实生活有强烈的指导作用,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
做成就性报道,最重要的是要将相对比较严肃的政经和社会新闻,通过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报道形式的改进,努力增强其可听性和亲和力,使报道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更加具有说服力、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抓住典型,大题小做
成就性报道、特别是重大成就报道,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点多面广,内容庞杂。因此,报道在选取角度和切入点时一定要注意从“小”字上做文章,站得高、看得远的同时,也要想得深、想得新; 在具体策划中又能够针对受众心理,缩短报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细微点上的变化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2)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故事
把看似“遥远”的报道主题拉到受众的生活中,贴近他们的“柴米油thm , . 酱醋茶”,寻找到把重大主题化为广大受众最关心的事件的有效载体。
(3)真正了解“成就”是怎么来的
实践证明,重大成就性报道中,群众最不买账的是各种各样的“政绩工程”,生硬地图解政治概念。所以一定要“调查”和“研究”反映“成就”的那些关键数字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源头在哪里。
(4)要严肃,更要活泼
把凝重的报道题材与轻松的报道形式融为一体,使人有新鲜感,才能达到真正有效的传播。
3. 怎样认识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
【答案】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在消息中,导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语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
读者接触媒体,尤其是接触传统的印刷媒体一一报纸,首先是为获取新闻,了解新的信息,而且他们的阅读行为匆忙,他们总是希望在有限的时间之内,立即抓住新闻中的要害。
(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o
记者辛苦采集的信息能否为读者所接受,关键在于能否让读者将新闻作品读完,而导语是吸引读者的关键。导语精彩、内容与形式俱佳,可引导读者耐心地甚至兴味盎然地接着读,否则他们会另有所爱。
(3)为全篇定音。
导语为一篇之首,它确定写作重点,抓住材料的要害,材料的取舍便有依据、准绳。导语决定消息的基调,消息的主体部分应按这个基调展开叙述。
4. 选择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分析其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
【答案】(一)2007普利策新闻奖作品
“长江女神”芳踪己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
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汀女神”。
上世纪9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穿梭于长江水
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目睹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它最多就剩下17头左右了。
科学家们说,如果白鳍豚果真已灭绝,那么‘已将成为过去300年来消失的、为数不多的几种大型水生哺乳动物之一。“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纳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已沦入万劫不复之境。
“没人关心这种动物一一我们也许是疯子。"42岁的弗鲁格一边说,一边在他那艘锈迹斑斑的船上展开了一面印有他的白鳍豚基金会baiji.org 字样的旗帜。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还有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的红色名录上,中国有47种濒危动物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扬子鳄和中华鳃。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今年10月宣布将长江和珠江入海口列入“死亡区”,因为那里的水无法为鱼类生存提供充足的氧气。“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鳍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鱼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他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了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
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己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在接下来的几周,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二)新闻跳笔的技巧
读者看报的特点是“时间短、随手翻”,为吸引读者的注意,新闻报道作品要有“一眼功效”,并要适应读者的快速阅读。以多段体为主要特征的“跳笔”,能够在视觉与思维上为读者提供这种方便。本作品即是一篇典型的运用新闻跳笔手法写作的新闻作品。此篇获奖作品运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短段落,多分段
全篇共有12个段落,而且都为短段落。跳笔在提行分段上的一个特点,是多分自然段,并且每段都不长,用短段落来划分内容与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