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华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国际关系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华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国际关系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北华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国际关系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9
2017年北华大学世界近现代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国际关系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20
一、名词解释
1. 《地中海协定》
【答案】《地中海协定》是指对《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和《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的统称。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在德国的推动下,1887年2月英意签订针对法国的《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奥匈、西班牙先后加入。《第一次地中海协定》英意约定两国维持地中海、亚得里亚海和黑海的现状; 英国支持意大利的北非政策,意大利支持英国在埃及的政策; 但英国可以在意大利和法国冲突时不给予意大利援助。1887年12月,英奥签订针对俄国的《第二次地中海协定》,意大利随后参加。该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三国共同维持近东现状,保护黑海海峡,确认土耳其对保加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宗主权,共同抵制俄国势力在土耳其的扩展。该协定具有明显针对俄国的性质。
2. 新日美安全条约
【答案】《新日美安全条约》,又称《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条约》,是指日美双方在经过多轮谈判后于1961年1月19日在华盛顿签订的新的安保条约。这一修订后的条约具有新内容:①增加了政治经济合作的条款和日美军事同盟的内容,使日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关系进一步明确; ②明确了美国对日本的防卫义务; ③明确了条约的有效期为10年; ④删除了驻日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内乱和不经美国同意日本不得将基地和基地有关权利等给与第三国的规定; ⑤突出了日美双方的对等性。《新日美安全条约》在日本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以日本社会为首的进步势力强烈反对这一条约,他们主张废除可能将日本卷入战争的日美安全体制,主张建立日、美、中、苏为中心的新安保体制,确立日本的中立。他们领导了声势浩大的反对斗争,岸信介被迫辞职,艾森豪威尔的访日计划被迫推迟。
3. 莫洛托夫计划
【答案】莫洛托夫计划是指二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为加强相互间经济联系而签订的贸易协定。1947年美国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同年美国又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为了反击美国的援助计划,苏联立即与东欧各国广泛的签订一系列贸易协定。7月11日,苏保贸易协定签字; 7月12日苏捷两国为期五年的贸易协定。苏负责向捷提供粮食,棉花,肉类和其他商品,捷则向苏供应机器和制成品; 7月13日,苏联又与匈
牙利在莫斯科签署贸易协定; 8月26日,苏联又与波兰签订贸易协定。西方把苏联同东欧国家之间的这些贸易协定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这些双边经济贸易协定把以前流向西欧或苏联以外的大宗贸易转向了东欧国家和苏联,初步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市场,促进了遭受
战争严重破坏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4. 国际联盟
【答案】国际联盟又称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建立的国际组织。1920年1月10日,随同对德《凡尔赛条约》生效,国联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组织机构主要有个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下有常设秘书处协助其工作。行政院设有英、法、意、日、德、苏六个常任理事国。国联的存在本身就表明在摆脱1914年以前的国际无政府状态方面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其存在的最大意义是维持世界和平,保证国际关系体系的正常运转。但后来的历史表明,由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利害冲突,国联在审理和解决国际争端方面成效很少。国联无力维持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在客观上纵容了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绥靖主义的帮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联名存实亡。1946年4月8~18日国联召开最后一次会议,19日正式解散,所属财产和档案移交联合国。
5. 万隆会议
【答案】万隆会议,是指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会议是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5国发起,由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召开的一次大规模国际会议,反映了战后亚非形势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也反映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主宰亚非人民命运的漫长历史走向结束。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殖民主义斗争及世界和平。在与会国的努力下,挫败了帝国主义妄图破坏会议的阴谋,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宣布殖民主义是一种应当予以根除的祸害,并倡议以《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作为国家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基础。会议上所体现的团结反帝与和平友好精神,通称为“万降精神”,它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并为亚非国家和平共处、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指明了方向。
6. 《新欧洲巴黎宪章》
【答案】《新欧洲巴黎宪章》是指于1990年11月,由欧安会43国在巴黎克莱贝尔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欧安会特别首脑会议上签署的条约。它强调“欧洲对抗和分裂的时代己经结束”,各国今后的关系将“建立在彼此合作和尊重的基础上”。它对美、苏、英、法四大国9月份签署的确认两德统一的条约表示欢迎,并对欧安会所有成员国在人道、安全、经济、文化、环境保护等儿个领域的合作作出了安排。并决定将欧安会制度化和机制化,从而增强欧安会在欧洲裁军、政治和经济合作等方面的职能。实际上,《宪章》是对1989年以来欧洲政局大变动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以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美国和加拿大)达成共识的形式,正式宣告了美苏分治德国、分治欧洲的雅尔塔体系的崩溃,并勾画了欧洲的未来,对稳定过渡时期的欧洲局势起了积极作用。
7. 苏伊士运河危机
【答案】苏伊士运河危机是指英法两国与阿拉伯民族国家针对苏伊士运河的归属权引发的争端。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宣布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两国对此反应激烈,决心用武力夺回运河,美国却主张通过调节性谈判,实现国际共管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在会谈未果后,英法暗中勾结以色列对埃及发动军事进攻,美苏强烈反对,英法被迫停火。1957年,包括英法在内的有关各国都接受了埃及的运河国有化政策。苏伊士运河危机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广发而深远的影响。英法在中东的传统影响己丧失殆尽,其大国地位也遭到严重削弱。美国利用英法的困境乘机填补了中东的力量真空。
8. 奇怪战争
【答案】“奇怪战争”是指对在法德边境上,英法与德双方各自安守阵地长达七八个月之久这一事件的称呼。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但是,英法与德之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海上,而在欧洲大陆上,英法军队却躲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工事后面,坐视波兰的灭亡。德波战争爆发后,美、苏、意三国继续保持中立。9月17日,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附属议定书的协定,派兵进驻了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
二、简答题
9. 试论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
【答案】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重要意义包括:
(1)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图谋的彻底破产。
(2)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既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又标志着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1971年10月24日前,与中国建交国仅为64国。1971年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中国的外交舞台迅速扩大到了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是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与中国建交的。中国的开放是对全世界开放,重返联合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发展关系,这就为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10.谈谈你对《日美安全条约》的认识。
【答案】(1)《日美安全条约》的含义
《日美安全条约》是指日本与美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1951年9月8日,签订《旧金山和约》后5小时,在美国旧金山由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签订。1952年4月28日与《旧金山和约》同时生效。《日美安全条约》和《旧金山和约》同时签订和生效说明两者有密切联系。由于美国感到继续在日本驻扎军队的条文不宜写进“对日和约”之中,故单独签订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