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及答案2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舆论不一律

【答案】舆论不一律是指人民内部的不同群体,由于在职业、阶层、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和问题产生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的舆论。这种舆论的不一律,是必然的、普遍的和经常的。

2. 公民新闻

【答案】公民新闻,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 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3. 第三人效果

【答案】第三人效果是指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第三人效果的基本思想是: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其假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这些行动就组成了原本消息的效果一一虽然不是很直接的效果。

4. “用事实说话”

【答案】“用事实说话”是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的立场与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与报道方法。“用事实说话”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是通过作者的直接议论,而是让经过精心选择的事实,运用事实的逻辑说服力,充分而含蓄地表现作者的倾向与观点。

二、简答题

5. 简述英国思想家约翰·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

【答案】(1)约翰·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