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公共关系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齐夫定律”
【答案】“齐夫定律”是指传播学中关于口语传播的省力法则。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口语的研究指出:在口语交谈中,说话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话者也是对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词来理解最为省力,因此在口语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按照“齐夫定律’夕,在口语传播中,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语词和文学气太浓的词语,所用词语要使听者易于理解,听来轻松。
2. 公共关系的A 到Z
【答案】弗兰克·詹夫金斯的《实用公共关系学》一书列举出的公共关系机构的工作26项,这26项工作正好可用从A 到Z 的26个英文字母来标数,因而被称为“公共关系的A 到Z" 。这26项细致的列举可概括为七个方面,即:举办或参加专题活动; 对外联络协调工作; 编辑出版工作; 调研工作; 礼宾接待工作; 参与组织的决策; 对内协调工作。
3. 跨语沟通
【答案】跨语沟通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次级语言系统或言语语体之间的跨越、转换、沟通和吸纳。具体来说,跨语过程要具备四个要素,它们是“第一语言”、“第二语言”、“语境选释”和“言语转换”。“第一语言”是指言说者所习得和运用的语言及其言语习惯,“第二语言”是指读听者所习得和运用的语言及其言语习惯。在任何一次对话中,言说者与读听者的角色不断互换,“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也总是依次转换的。“语境选释”是指言语人对言语活动情景的选择性解释。言语活动情景,就像任何语境一样,有物质性语境和认知性语境两类。“言语转换”就是在特定语境下第一语言及其言语者与第二语言及其言语者之间“意义”的跨越、转化和分享。
4. 内音口报刊
【答案】内部报刊是指组织自身创办并面向本组织内部员工发行的定期出版物。内部报刊是组织团结内部员工的一根强有力的信息纽带,是在内部员工之间沟通情感、交流认识的联络桥梁。内部报刊的种类有许多,有大型的四开甚至对开的报纸形式,也有小型的“厂内简报”、“公司通讯”、“机关信息”等杂志形式的刊物,也有利用黑板报或宣传栏定期更新的。根据我国现时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特点和能力来看,内部报刊以电脑打印的小型杂志形式的简报类为主,但有
实力的企业也不乏印刷精良的内部出版物。
5. 窄播
【答案】窄播是指根据公众细分理论而提出来的有针对性的传播概念,相对于面向所有公众进行大范围传播的“广播”概念,史好地体现了网络时代的公众需求。使用“窄播”的手段进行公关传播,需要我们知道传播的对象主要是些什么人。了解互联网的“窄播”功能,组织就会针对特定公众群体建立很多独立网站,满足其具体的需求。
6. 对外监测
【答案】对外监测是指对公共关系的客体即公众对组织的行为或态度的监测。这种监测必须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媒介,及时掌握与自身组织有关的各种信息及其走向,以监视和预测公众的态度及其行为变化趋势。这种监测的目的是使组织在自身运行过程中,能及时拿出应变对策,以防当公众意向发生变化时出现“心中无数”、束手无策的尴尬局面。
7. 危机管理委员会
【答案】危机管理委员会是指危机管理三级组织三级管理的第一级,也是决策机构,由组织中有关方面的中高层领导组成,是一种兼职的矩阵式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危机管理的政策、制作本组织的《危机管理手册》,配备危机管理办公室的人员,检查监督平时危机管理的工作,主持定期的危机管理工作会议,负责处理重大的危机事件等。
8. “关系经济”
【答案】“关系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一种用网络、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把世界包裹起来、把人和组织联结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并时时刻刻都依托着这些现实和虚拟关系的经济形态。在当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成为一些高增长经济体的两个驱动轮。领先于全球的美国信息产业对其整体经济运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美国经济整体扩张和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因。
二、简答题
9. 简述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在全员公关中要牢记的原则。
【答案】公共关系专业人员在指导全员公关的过程中,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渗透落实到组织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每个细节中去。公共关系人员要牢记以下几大原则:
(1)规范化原则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制订出一套待人接物的标准程序,包括有问必答、上门有人接待、办事注重效率等,不管谁是客人,不管谁来接待,无一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为各种关系的正常建立和发展提供某种保证。组织行为规范化实际上是组织根据公共关系的要求,每个员工为满足公众中每个个人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制度首先关照的组织
自己的员工,首先要问一问他们的个人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了。只有自己员工的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了,公众中每个个人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努力求得人的需求的双向满足,应该成为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指导全员公关的最高原则。也只有这样,组织日常行为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化”起来。
(2)礼貌化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以礼待人是对对方尊重的表现,这就是说要满足人的被尊重的需要。礼让是获得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前提。因此,要使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光有规范化的标准程序还不够,还必须辅之以礼待人的要求。这是常识,但就是因为是常识,才常常被人忽视。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以礼待人,不仅对公众中的每个个人而言,并且包含了组织员工自身。只有组织内部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养成了礼貌待人的风气,组织才能自觉做到对公众中每个个人的以礼相待。这就是说,只有有了组织内部的礼貌化,才能有组织对外的礼貌化。
(3)烙守谅解原则
组织在运行过程中要同形形色色的公众发生关系,公众中有的个人通情达理,有些个人则可能蛮不讲理。尽管关系状态小一,关系双方角色地位不同,但从满足人的需要考虑,我们应该把日常发生的小摩擦看成生活的佐料和有趣成分,以谅解的态度来看待和解决各种各样的摩擦。在这方面,各种组织都有许多有益的经验,近年来国内外也出现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之类的看待顾客服务的新视野。事实上,说要待顾客为“上帝”,说顾客就是蛮缠无礼,组织的员工也要耐着性子,表示“谅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员工也被看作绝顶重要、也被组织的领导和同事常常谅解的。要做到全员公关,只谈“顾客第一”而没有“员工第一”,那只能是乌托邦式的一厢情愿。
10.简述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答案】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其内在规律。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和学科研究的需要,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应用性学科一样,可分公共关系理论、公共关系应用和公共关系史三大块。
(1)公共关系理论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
①宏观理论部分主要考察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发挥公共关系在现代公众社会中的作用,尤其要研究市场经济和近年来勃兴的关系经济与公共关系的姻缘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
②微观理论部分主要对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和三个基本类型进行分别的学科考察和综合概念阐述。公共关系的三个构成要素是社会组织、公众和传播活动。
(2)公共关系应用是公共关系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如何确定公共关系目标,如何收集和处理信息,如何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如何组织各种规模的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如何评价活动结果,以及如何筹划公关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及公共关系机构的建设等。
③公共关系史的研究主要应以公共关系自身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作为主要内容。但是,任何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