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
【答案】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决定投资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如果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则这一因素可具体化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折旧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就是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社会用于新增投资的规模将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国民收入数量越多,可用于投资的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 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投资增长幅度越大; 反之,则相反。
(2)消费率与积累率。消费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消费的比率; 积累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积累的比率,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率和积累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在正常条件下,必须保证现有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因此,一般应首先确定必要的消费率,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积累率。这样,投资规模的大小必然要受消费率高低以及与之对应的积累率高低的制约。积累率提高,投资规模增大; 积累率下降,投资规模缩小。
(3)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由于投资支出终究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消费和积累的比率必须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及其构成相适应。在物力方面,要综合考虑基本建设、物资、能源、交通运输、机器设备等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以及相应的消费品的供应能力。在人力方面,特别应当注意对劳动力进行普遍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素质。
(4)投资效益的高低。投资规模与投资效益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示投资效益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投资效益系数,它是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其公式是:投资效益系数二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固定资产投资额
投资效益系数越大,说明投资效益越好; 反之,则相反。如果投资效益系数较高,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效益取得,就可以用等量的投资获得较大的效益,或者以较少的投资获得较多的效益。
(5)经济体制对投资主体行为的影响。以上分析的是制约投资规模的客观因素,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影响投资规模的还有主观因素,其中主要是在一定经济体制下经济主体的投资行为。在传统社会主义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投资决策主要由国家做出,投资资金主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企业完全不承担投资风险。并且国家下达给企业的主要经济考核指标以及企业领导人晋升的主要依据,是看产值的增长。这无疑会使企业有强烈的投资冲动,必然导致投资规模的膨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将拥有独立的投资决策权,由于受到刚性的投资体制的约束,投资规模将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决定,主要取决于投资主体对经济增长前景和未来投资收益的预期。这样,投资规模的大小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理性决策的影响。
2. 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
【答案】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这是贯穿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的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决定着商品经济活动的一切方面,贯穿于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过程。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有小同的表现。
(1)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商品只能按价值进行交换。商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价值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即商品交换关系中表现出来,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只能通过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产生了货币,一切商品的价值就都通过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
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不仅反映价值,而且还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这是由于价格是以商品和货币交换的量的比例来相对表现商品价值的,这当中就必然存在着一种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商品代表供给方,货币则代表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方。商品价格的这种规定,决定了价格和价值有可能发生量的不一致。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即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经常是不一致的。但是,价格偏离价值,不意味着破坏了价值规律。这是因为:第一,从一个孤立的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 而从长时期看,涨落部分会互相补偿,彼此抵消的,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趋于相等的。第二,不同商品的不同价格,无论怎样涨落,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
价值规律正是在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运动中,作为一个平均数、一种倾向、一种趋势存在并贯彻下去的,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2)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
在机器大工业阶段,形成了自由竞争的环境,资本和劳动力可以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在这种条件下,利润才能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价值才能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形成之后,商品不再按照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因此,价值规律就以生产价格规律的形式发生作用。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为中心,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就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作为价值规律的转化形式的生产价格规律。这时,生产价格规律取代了价值规律发挥着以下的作用:
①生产价格规律调节资本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也是极其不平衡的。当一个部门的商品供过于求时,市场价格就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就有一部分不能实现; 而在供
不应求时,市场价格就要高于社会生产价格,不仅能实现平均利润,而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样,生产价格规律就通过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起着调节社会生产、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
②生产价格规律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随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各部门的生产价格经常同价值发生背离。在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就会多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反之,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就会少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样,生产价格规律就通过部门间的竞争、资本的转移,自发地调节着剩余价值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分配,使他们都能以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③生产价格规律自发地刺激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由于同一部门内各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不同,个别成本价格不同,因此由个别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所形成的个别生产价格也就不同。而在市场上都按照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商品,生产条件好的企业,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因而能获得超额利润。这就加剧了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刺激他们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自发地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价值规律的表现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形成,从而价值规律表现为垄断厂商以价值为基础,制定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高价或者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是指垄断组织依靠自己在经济上的垄断地位所制定的能够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在垄断价格体系中,首先包括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高价; 其次包括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订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低价。
源于经济垄断的垄断价格不同于源于自然垄断或稀有物垄断而产生的垄断价格,在客观上受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一般条件的限制。所以,垄断价格的高度以及垄断利润的大小从长期来看都是有限度的。在资本主_义商品生产一般基础上形成的垄断资本,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垄断价格运动,最终不能超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即价值规律。
3. 为什么说金融资本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真正统治者?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工业生产集中的高度发展和垄断的产生,推动银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形成银行垄断。银行由担任支付的简单中介人变为万能的垄断者,掌握和支配国内绝大部分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料和原料来源。银行垄断组织和工业垄断组织通过互相收买对方企业的股票和互相参加董事会等办法,使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为一、混合生长,形成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统一的组织内实行直接的结合:另一种是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资本关系、信贷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实行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