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国际贸易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愿出口限制

【答案】自愿出口限制它是非关税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称,即出口国“自愿”限制其出口量,实质是进口国的政府或一个工业同出口国的政府或相竞争工业安排的、对后者所出口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产品的数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对进口国来说,由于对方自愿限制,其进口量也就自然减少。所谓“自愿”,其实并不完全自愿,只是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不得不采取的限制政策。因此,经济学家把自愿出口限制看成是进口配额的一种特殊形式.

2. H-0模型

【答案】H-0模型(即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是指以要素分布为客观基础,强调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要素禀赋和不同商品的不同生产函数对贸易产生的决定性作用的一个贸易模型。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H-0模型的主要结论是:①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②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此可见,在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中,决定两国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基础仍然是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而这一比较优势是由要素配置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异决定的。

3. 贸易条件

【答案】

贸易条件

际市场价格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如果的比率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称之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为贸易条件恶化。为了衡量贸易条件的变化,世界银行建立了贸易条件指数,用

第 2 页,共 40 页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与该国进口商品的国

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的比来衡量。如果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上升得比进口商品价格指数要快,贸易条件指数就上升,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恶化。

4. 资产组合投资

【答案】

资产组合投资

资和国际债券投资。

5.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答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简称《知识产权协

定》,是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一项多边贸易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有七个部分,共73条。协定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和重申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原则,确立了知识产权协定与其他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基本关系。该协定宗旨是:促进对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范围内更充分、有效的保护,以使权利人能够从其创造发明中获益,受到激励,继续在创造发明方面的努力;减少

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扭曲与阻碍,确保知识产权协定的实施及程序不对合法贸易构成壁垒。

6. 民族自尊论

【答案】民族自尊论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该理论的主张是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振兴民族工业、实现民族自尊。该理论认为:进口商品并不仅仅是一种与国内产品无差别的消费品,进口商品的品种、质量常常反映了别国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进口的商品上都带有“某某国制造”的标签,以示与本国商品的区别。一般来说,进口货总是比国产的要“物美”一些,比同质产品又“价廉”一些(否则也不会进口),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所进口的先进工业商品,许多是本国不能制造的。在消费者“崇洋赞洋”的时候,政府往往会觉得有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这种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其结果可能是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更远,民族也就更没有资本来自尊自主了。

7. 滑准税

【答案】滑准税是一种与进口商品价格成反向关系的关税计征方法,即进口商品价格越高其进口关税税率越低,而价格越低税率越高。

8. 社会摩擦

【答案】社会摩擦是移民给移民接收国带来的一项间接经济成本。对移民来说,在陌生的国家生活,除了离乡背井远别亲朋,也许还不得不忍受其他人的敌视、偏见和习难。接收移民较多的国家往往存在种族歧视和种族冲突问题。由于移民可能会增加社会成本,政治家必须在决定批准多少移民入境和哪种移民入境时对这些可能发生的社会摩擦与成本加以权衡。

第 3 页,共 40 页 也称货币资本流动,它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具体又可分为国际借贷和国际证券投资两种形式。国际证券投资又可分为国际股票投

9. 有效保护率

【答案】有效保护率亦称“实际保护率”,是有效保护理论中衡量一国对某产业保护程度的指标,即各种保护措施可能给被保护产业的生产过程带来的价值增值的增加量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为有效保护率,为保护贸易条件下被保护产业生产过程的增值,V 为自由贸易条件下该生产过程的増值。

10.生产补贴

【答案】生产补贴是指政府为控制价格和扶持生产而对生产部门提供的补助,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补贴视为负的生产税。根据世贸组织的规定,“除出口补贴以外的补贴”都是生产补贴。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区别在于,生产补贴对所有生产的产品进行补贴,不管该产品是在国内市场销售还是向外国出口。这些补贴包括政府对商业企业的资助、税收减免、低利贷款等直接的方式,也包括对某些出口工业生产集中的地方给予区域性支持、资助研究与开发项目等间接的做法。

11.自由边境区

【答案】自由边境区是指在与邻国接壤的边远省或边境城市中划出的专供对邻国自由进出货物的地区。设置自由边境区可以繁荣边境贸易,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荒僻的边远地区与内地交通不便,设立自由边境区便于当地从邻国获得必需的物资供应。

12.福利恶化型增长

【答案】

福利恶化型増长是由已故美国经济学家巴格沃蒂命名的,是指一种不但对本国经济没有好处,反而使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增长。

福利恶化型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贸易条件的恶化。如果增长后贸易条件恶化所造成的利益损

失超过增长本身带来的利益,就会出现“恶化增长”。造成福利恶化型增长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1)这种增长必须发生在出口部门,而该国的出口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必须是举足轻重的,因为只有大国才会出现出口增加价格下跌的情况。

(2)国际市场对此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必须是较低的,需求量不会因为价格的上升而下降多少,也不会因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多少,因此,当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跌时,需求量并没因此而増加多少,过剩商品会使价格继续猛跌直到很低的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经济增长会使一国的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但贸易大国的出口扩张型增长最终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有可能使该国的福利水平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为“福利恶化型增长”。

二、思考题

第 4 页,共 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