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吉林大学经济学院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世界经济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叫做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发展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答案】(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邻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地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节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它是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与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的产物。

(2)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因

从深层次和根本性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生活国际化和全球化的产物。具体地说:①国际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经济基础;②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重要原因;③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直接动因;④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广泛干预国际经济关系的表现和产物。

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商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国家,往往选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反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竞争能力较弱的国家,则常常选择实行保护贸易政策。因此,发达国家多倡导贸易自由化,发展中国家则推崇贸易保护主义。

(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传统产业(如农业、手工业)占主导地位、现代工业尚未成长起来的国家,为保护传统产业和促进“幼稚工业”的成长,往往实行保护贸易政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已高度现代化的国家则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3)本国的经济状况

一般说来,一国国内经济出现严重萧条和失业,对外贸易逆差,国际收支赤字,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竞争力下降,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増加保护主义色彩;反之,其对外贸易政策就会増加自由贸易成分。

(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一般说来,那些同进口商品竞争的行业和与之有生产联系的各种力量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推崇者;相反,以出口商品生产部门为中心参与许多国际经济活动的各种经济力量,则是自由贸易的倡导者。

(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一般说来,一国往往对那些政治、外交关系友好、经济上不会构成威胁的国家开放国内市场,扩大商品和技术的出口;而对那些政治或经济上的敌对国家则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3.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答案】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事实却证明,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形势比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的经济形势糟糕,那叶利钦时期的经济形势比戈尔巴乔夫时期更糟。俄罗斯自1992年初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直到1998年的6年间,除1997年经济略有回升外,经济一直大幅度下滑,并与脱缰般的恶性通货膨胀相伴。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导致失业率急剧上升。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4. “新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其成因是什么?

【答案】(1)“新经济”的基本特征

“新经济”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①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②经济网络化,是指纵横交错的网络系统,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的时间缩短,空间缩小,频率加快,协同性增强,效益増大;③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经济知识化、网络化的发展,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组合发生了很大变化。

(2)“新经济”的成因

美国新经济的出现,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的来看,可以将这些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革命;②制度创新;③政府干预,美国政府积极而有效的经济调控,对新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④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战后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现象。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有力的鼓吹者和推动者。它以本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充分利用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促进了经济发展。

5.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6.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答案】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

(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

(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

(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7.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案】(1)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经历的发展阶段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还是战败国,大体上都经历了四个时期:①从战争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经济恢复时期;②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的经济高速増长时期;③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的经济“滞胀”时期以及其后到90年代初期的经济调整时期;④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新经济”的产生与发展时期。

(2)各阶段的主要特点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各阶段的特点主要有:

①经济恢复时期的特点:经济恢复最为迅速的是西欧各国。到1948年,除战败的德国和意大利外,西欧国家经济都恢复并超过了战前1938年的水平。就整个西欧来说,到1950年已完全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恢复较迟,大约用了10年的时间。

②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特点: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经济滞胀时期以及经济调整时期的特点: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升高;物价大幅上涨。面临着经济“滞胀”的困境和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发达国家政府开始重新思索以往的经济政策及其失误。自1982年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曾出现了长达八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但总体看,发达国家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缓慢增长的时期。

④“新经济”时期的特点:经济知识化,即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増长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