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位于日喀则西一百公里的萨迦南寺采用了城堡建筑形式,与西藏其他寺院形式不一致,其主要原因是( )。
A. 教义影响
B. 政治及防御影响
C. 地理环境影响
D. 区域文化影响
【答案】B
【解析】作为寺庙和萨迦政权都城,萨迦南寺的政治和防御影响,形成其城堡状建筑形式。该寺为西藏佛教萨迦派之祖寺,位于日喀则市西南约168公里本波山下重曲河南岸,与已毁之萨迦北寺相对。南寺建于公元1268年,据藏文史料记载,首先建设的是主体建筑底层、内城城墙及角楼,其佘建筑1295年才全部落成。
2. 《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是( )。
A. 刘敦祯
B. 刘致平
C. 李允禾
D. 杨鸿勒
【答案】C
【解析】A 项,刘敦祯重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刘敦帧文集》。B 项,刘致平的主要学术著作是《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他还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C 项,李允稣禾的主要著作是《华夏意匠》。D 项,杨鸿勋是梁思成的学生,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是《战国中山王陵及兆域图研究》。
3. 佛光寺东大殿采用了( )平面形式。
A. 分心斗底槽
B. 金厢斗底槽
C. 单槽
D. 双槽
【答案】B
【解析】佛光寺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殿堂”结构中的“金箱斗底槽”。《营造法式》将格网平面布局分为:分心斗底槽,如河北蓟县独乐寺和大佛寺的山门;双槽,如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金厢斗底槽,如观音阁、佛光寺和应县木塔;单槽,如金代山西朔县崇福寺观音殿和山西晋祠圣母殿。其中以“金厢斗底槽”为最高等级。
4. 在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他主持建造的阖闾城是哪国的国都?( )
A. 吴国
B. 淹国
C. 赵国
D. 鲁国
【答案】A
【解析】战国时代,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并主持规划建造了吴国国都阖闾城。他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展示了水乡城市规划的高超技巧。
5.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思想见于( )。
A. 《周礼》
B. 《商君书》
C. 《管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管子》立正篇记载:“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从思想上打破了《周礼》单一模式的束缚,强调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6. 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
A. 宽于阑额
B. 等于阑额
C. 窄于阑额
D. 无普拍枋
【答案】D
【解析】唐代木构中无普拍枋;宋代开始有普拍枋,它与阑额的关系是:由宽于阑额逐渐等于阑额而后窄于阑额,至明、清时代则称为平板枋。
7. 中国古代用于分隔建筑室内空间的固定木装修隔断称为( )。
A. 幕
B. 屏
C. 罩
D. 帷
【答案】C
【解析】屏和罩均属木装修隔断,而屏可活动,罩则是固定的。
8. 櫸间斗拱是指( )。
A. 柱头斗拱
B. 补间斗拱
C. 转角斗拱
D. 以上皆不是
【答案】D
【解析】襻间斗拱位于檐内各柱间的,其作用是连接各梁架之间,目的是使构架更稳定。
9. 浮雕为不漏明的单面雕,于宋《营造法式》中作法,于材料表面刻画图案,将图案以外的部分浅浅的铲去一层称( )。
A. 挑地起突
B. 压地隐起
C. 减地平铲
D. 素平
【答案】
【解析】《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中提及:“雕镌制度有四等:一曰剔地起突,二曰压地隐起,三曰减地平(金及),四曰素平”。总括起来,石雕的品类实际上有八种,即:①混作——圆雕;②半混——圆雕,仅备三面,另一面贴地;③剔地起突——高浮雕,去地;④压地隐起一低浮雕去地,深2〜3毫米以上;⑤减地平(金及)——线刻,去地甚少,在一毫米以下;⑥实雕高或低浮雕,不去地;⑦平(金及)——线刻,不去地;⑧素平——无花纹。
10.清代园林兴盛,其中避暑山庄的风格特征是( )。
A. 中轴对称的离宫别馆
B. 集民间园林之大成
C. 皇家气派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