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我国传统住宅构筑类型描述错误的是( )。
A. 北京四合院住宅采用木拱架
B. 皖南住宅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
C. 山西住宅多米用砖墙承重
D. 河南巩县有下沉式窑洞
【答案】A
【解析】住宅构筑类型:北方以抬梁式为主;南方以穿斗式为主,例如白族、彝族;皖南以抬梁、穿斗混合式为主。北京四合院住宅采用抬梁而不是木拱架。
2. 北京恩济里小区住宅群体空间的规划结构方式是( )。
A. 成街、成坊的布置
B. 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结构
C.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三级结构
D. 混合结构
【答案】B
【解析】1980年代建成的北京恩济里小区使“居住小区一住宅组团”这一规划模式得以深化和发展。
3. 《华夏意匠》一书的作者是( )。
A. 刘敦祯
B. 刘致平
C. 李允禾
D. 杨鸿勒
【答案】C
【解析】A 项,刘敦祯重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住宅概说》、《苏州古典园林》以及《刘敦帧文集》。B 项,刘致平的主要学术著作是《中国建筑的类型及结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云南一颗印》、《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等。他还协助梁思成编辑《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辑》(共10辑)。C 项,李允稣禾的主要著作是《华夏意匠》。D 项,杨鸿勋是梁思成的学生,
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是《战国中山王陵及兆域图研究》。
4. 唐宋至明清,中国园林在东晋和南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
A. 规模扩大,普及民间,形式多样,建筑增多
B. 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
C. 从帝王园囿转向私家园林,从田庄气息转向“诗情画意”,从“阡陌纵横”转向“堂馆亭阁”,从儒家思想转向道家思想
D. 理园情趣诗意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自然化,造园手法简约化
【答案】B
【解析】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社会中玄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转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则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景的普及化、园林功能生活化、造园要素密集化、造园手法精致化四个方面。
5. 下图所示的民居建筑,从左到右分别位于( )。
A. 陕西、云南、广东
B. 山西、广西、福建
C. 河北、湖南、福建
D. 河南、四川、广东
【答案】B
【解析】三图中右图为福建大土楼;中图为广西程阳桥,则左图为山西大院的砖墙。
6. 《营造法式》编修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B. 推行设计施工的标准化、模数化
C. 促进传统营造技艺在工匠间传授
D. 总结古代匠人经验,记载传统技术成就
【答案】A
【解析】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颁布的《营造法式》,内容包括了“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及各工种的功限料例,附有图样。全书共34卷,是一部极有价值的术书,作者是宋代的将作监李诫。《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
政开支,防止贪污浪费,保证设计、材料和施工质量。
7. 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 )。
A. 佛光寺东大殿
B. 南禅寺
C. 大明宫麟德殿
D. 独乐寺观音阁
【答案】B
【解析】A 项,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也是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建筑。B 项,南禅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C 项,大明宫麟德因山为穴,其面积是清太和殿面积的3倍。D 项,独乐寺观音阁是我国木结构建筑的集大成者,是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古代木结构楼阁。
8. 櫸间斗拱是指( )。
A. 柱头斗拱
B. 补间斗拱
C. 转角斗拱
D. 以上皆不是
【答案】D
【解析】襻间斗拱位于檐内各柱间的,其作用是连接各梁架之间,目的是使构架更稳定。
9. 唐代木构中普拍枋与阑额的关系是( )。
A. 宽于阑额
B. 等于阑额
C. 窄于阑额
D. 无普拍枋
【答案】D
【解析】唐代木构中无普拍枋;宋代开始有普拍枋,它与阑额的关系是:由宽于阑额逐渐等于阑额而后窄于阑额,至明、清时代则称为平板枋。
10.清代帝苑的构成要素有( )。
A. 宫室建筑和园囿建筑两个部分
B. 自然的山水和人工的建筑两个部分
C. 山林、湖泊、建筑三个部分
D. 居住与朝见的宫室和供游乐的园林两个部分
【答案】D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