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14经济理论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试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答案】(1)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同时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突破了单一农业的传统的第一产业经济结构格局,逐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趋势,实现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综合协调发展。二是由内向封闭发展逐步向外向开放型经济转化,初级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出口额大大上升。三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专业化和市场化不断发展,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②第二产业的行业结构调整明显加快,从而对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动带来深刻影响。在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工业制造业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程度最强。从工业的部门结构上看来,行业调整取得成效,关闭了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企业,同时发展和增加了出口加工和高科技企业。
③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出于增长时期,其内部的结构有一定程度改善。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比重明显下降,通信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电影电视业发展迅速,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明显提高。
(2)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①在中国经济中最有效地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除建筑业外几乎全是第三产业的部门。以贡献的效率分依次是地质勘察、水利管理业、体育卫生和社会福利业、商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建筑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工业。这说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制度改革由第三产业(包括建筑业)拉动的。然而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对中国经济规模产生正效应的是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而第三产业产生的却是负效应。因此,中国经济要维持长期稳定的经济高增长就必须改造传统的农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同时还必须改革传统工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结构,并利用新技术提升工业的生产方式,以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效率。
②在中国经济的第三产业划分中,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还没有商业化或产业化,它们仅只是社会制度的一部分,没有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通过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教育逐渐实现相应的产业化,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契机使科学研究和相关的技术性服务产业化,会使教育和科学研究成为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但是,这种产业化不是无条件的。通过产业结构对经济规模和要素效率的实证分析可知,这种产业化导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达到的,但它会抵消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对经济的规模效应,因此没有一定的第一产业和第_产业作为基础,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产业化不仅
不会对经济增长有贡献,反而会阻碍经济增长。所以,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产业化必须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并渐进地产业化。
③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中,扩大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扩大经济的规模,但不会增加劳动和资本的收入; 增加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仅会扩大经济的规模,而且还能增加资本生产的效率和减少劳动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资本所有者的收入,减少劳动者收入,因此扩大了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扩大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降低经济的生产规模,但有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劳动收入的增加,由此可见第三产业起到缩小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贫富差距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以降低经济增长规模为代价的,并且如果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导致经济衰退。因此,第三产业的发展必须以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前提,单方面强调发展第三产业,只会使经济达到短期的经济增长,而后步入长期的经济衰退之中。
2. 试比较分析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
【答案】(1)相同点
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本质都是剩余价值,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们都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区别
①含义的区别。
超额利润是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平均利润是指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预付资本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家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其源泉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②获得的方式不同。
超额利润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得的。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使得单个厂商生产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
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形成行业的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就是以利用某种特权或者是政府上的特权,或者是经济上的特权,或者是世袭的特权占据某一方面的垄断。这种情况不仅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且会使企业不去创新,不去进行公平竞争,不去改善自己的管理,不去推进技术的进步,就靠垄断取得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而且企业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垄断价格。
③影响不同。
超额利润的存在有利于加剧竞争,从而促进资本的转移,最终超额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存在使得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由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得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而垄断利润的存在一般是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减少了社会福利,不利于公平的竞争。
(3)联系
垄断利润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超额利润最终随着各个部门的竞争会变成平均利润。各厂商不满足于获取平均利润,纷纷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追逐超额利润,社会上所有厂商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3. 论述投资规模的决定因素。
【答案】投资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资金的支出所形成的对投资品的需求。决定投资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如果以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标,则这一因素可具体化为一定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折旧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就是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为积累资金和消费资金的比例一定的条件下,社会用于新增投资的规模将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数量及其增长率:国民收入数量越多,可用于投资的数量越多,投资规模越大; 国民收入增长率越高,投资增长幅度越大; 反之,则相反。
(2)消费率与积累率。消费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消费的比率; 积累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用于现实积累的比率,是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在国内生产总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率和积累率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在正常条件下,必须保证现有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逐年有所提高。因此,一般应首先确定必要的消费率,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积累率。这样,投资规模的大小必然要受消费率高低以及与之对应的积累率高低的制约。积累率提高,投资规模增大; 积累率下降,投资规模缩小。
(3)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由于投资支出终究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要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划分为消费和积累的比率必须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物力和人力及其构成相适应。在物力方面,要综合考虑基本建设、物资、能源、交通运输、机器设备等投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