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15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28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40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801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50
一、论述题
1. 试论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内容
资本周转是指资本家为了实现资本的不断增殖,就必须使他的资本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本循环,就称为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周转速度。周转速度是指资本周转一次所花费的时间,或者说在一定时间内资本可以周转多少次。所以,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用周转时间或周转次数两种方法来表示。其中,资本周转时间包括资本的流通时间和资本的生产时间,周转时间越短,就表明周转速度越快; 资本周转次数可表示为:
一定量周转次数越多,就表明周转速度越快。
马克思的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以下的原理:
①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资本运动中周转时间与生产规模的关系。资本周转的任何阶段上时间的缩短,都可以减少对资本的占用。这样,节约的资本就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剩余价值生产。
②资本周转理论揭示了资本在周转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对剩余价值创造的作用。马克思把资本周转时间划分为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并进一步把生产时间细分为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但未进入生产过程的时间,即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时间,即劳动时间; 劳动期间停止但生产过程仍在继续,听任自然过程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的时间等。通过这种划分,马克思揭示了价值的真正创造过程是劳动者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为说明不同时间对提高资本增殖程度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③资本周转理论按照资本不同部分的周转方式将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由此揭示了生产要素的物质构成对生产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
④资本周转理论对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分析,揭示了周转速度的不同对一定时间内资本价值增殖程度引起差别的原因,从而消除了现象形态上周转速度较快的资本能带来更多剩余价值的神秘属性。马克思透过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这一现象,揭示了现象背后预付可变资本与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差别,说明了周转速度加快能够运用较少的预付资本实际使用更多的劳动。
⑤资本周转理论不仅揭示了个别资本运动时间对价值增殖的影响,而且揭示了资本周转速度不同的各部门发展中的相互依赖关系,从特定角度说明了各部门能够顺利发展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
(2)马克思资本周转理论的现实意义
资本周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具特色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反映了社会化商品经济中生产流通在时间方面的一般规律,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①有利于节约资本。通过加速资本周转,能节约资本占用,发挥资本潜能,减少精神磨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②为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指明了方向。比如,科学确定折旧率,管好、用好折旧基金,使其适应科技进步的要求:通过改进技术,降低储备,保证设备完好率,可以节省生产时间: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采用现代营销方式,改进交通运输,以缩短流通时间。
③帮助研究经济周期问题。再生产出现周期波动,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外,还有经济本身的原因。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更新,是走出经济低速徘徊的有效途径。在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首先要考虑如何开发新的投资领域,如何对老企业实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换代,这样才能在经济上创造条件,避免大的经济波动。
④有助于合理安排投资。要把投资期限的长短、资本回收期限的快慢地建设项日搭配合理,使经济能够平稳、持续发展。
2. 试比较分析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异同及其内在联系。
【答案】(1)相同点
超额利润、平均利润和垄断利润的本质都是剩余价值,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们都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区别
①含义的区别。
超额利润是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它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平均利润是指投入不同生产部门的预付资本按照社会平均利润率所取得的利润。由于各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也就各不相同,随着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家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垄断价格来实现,其源泉归根结底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②获得的方式不同。
超额利润是通过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得的。由于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使得单个厂商生产单位产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从而获得超额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这种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低的部门撤出,转移到利润高的部门。这样,原先利润率高的部门山于大量资本的涌入,商品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利润率也就相应下降; 而原先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大量资本撤出,会发生相反的变化。上述资本转移的过程直到两个部门的利润大体平均的时候才暂时地停止下来,形成行业的平均利润。
垄断利润就是以利用某种特权或者是政府上的特权,或者是经济上的特权,或者是世袭的特权占据某一方面的垄断。这种情况不仅是一种短期行为,而且会使企业不去创新,不去进行公平竞争,不去改善自己的管理,不去推进技术的进步,就靠垄断取得利润。垄断利润的存在对整个社会发展是不利的,而且企业也不能长期维持这种垄断价格。
③影响不同。
超额利润的存在有利于加剧竞争,从而促进资本的转移,最终超额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的存在使得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这种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竞争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价值和价格偏离。由于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引起的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会使得平均利润有下降的趋势。而垄断利润的存在一般是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的,减少了社会福利,不利于公平的竞争。
(3)联系
垄断利润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表现形式,超额利润最终随着各个部门的竞争会变成平均利润。各厂商不满足于获取平均利润,纷纷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追逐超额利润,社会上所有厂商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必然是导致平均利润的形成。
3. 试述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及阻碍其下降的因素。
【答案】(1)平均利润率趋于下降的规律的内容是平均利润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柳构成的提高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减慢而趋于下降的客观必然性。亦称“一般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是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资本家为了追逐超额利润以及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不断地竞相改进生产技术,在愈来愈多的生产环节中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这就必然要引起各个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从而引起社会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
(2)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平均利润率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曲折的过程,因为有一系列因素阻碍、延缓并抵消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是:
①资本家提高对劳动的剥削程度,包括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压低工资等。延长工作日和提高劳动强度虽然会使每个劳动者所使用的原材料数量增大,然而固定资本使用量却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