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707心理学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洛德(Lord )提出在学绩测验中,为了保证其可靠性,各类选择题的理想平均难度为:五择一测题,0.70; 四择一测题,0.74; 三择一测题,0.77; 二择一测题,( )。
A.0.78
B.0.79
C.0.85
D.0.90
【答案】C
2. 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
B. 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C. 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増长不断发展
D. 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
【答案】D
【解析】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到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年纪大的时候。
3. 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80。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
A.16%
B.20%
C.64%
D.80%
【答案】C
【解析】效标关联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对处于特定情景中的个体的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效度系数的实际意义常常以决定系数来表示,表示共变异中由变量X 引起的变异的比例,
在本题中,
4. 要比较几个不同性质的测验分数,最恰当的是比较( )。
A. 原始分数
B. 众数
C. 百分等级
D. 平均数
【答案】C
【解析】因为测验分数的性质不同,则这几个测验的众数、百分数和平均数锁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直接进行比较。而百分等级表示的是在这个群体中低于这个分数所占的百分数,它表示该测验分数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比较。
5. 在( )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了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A. 年龄
B. 态度
C. 智力
D. 人格
【答案】A
【解析】年龄量表即发展常模,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6. 采取前测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题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题目的( )。
A. 信度
B. 效度
C. 个人获得指数
D. 通过率
【答案】C
【解析】个人获得指数其值在0至±1.00之间变化,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受益的被试比例。信度又称可靠性,即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操作化定义指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之比,或者指真实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效度即测验的准确性,也就是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
7. 下列关于项目选择的依据,错误的是( )。
A. 项目的区分度越高越好
B. 项目的难度越高越好
C. 项目的表述是否清楚明白
D. 项目与测验的目的、性质和功能是否相符
【答案】B
【解析】难度是选择项目的指标之一。难度多大为合适并无一个绝对标准,而要根据测验目
的来确定。有的要求难一些,有的则要求容易一些,有的可不考虑难度。就是同一张试卷,题目难度也可以不同,只要整个测验的难度分布符合要求即可。
8. 成就智商等于( )与智商的比值。
A. 教龄
B. 智龄
C. 教育商数
D. 实际年龄
【答案】C
【解析】成就商数AQ=教育商数(教龄)/智商(智龄)×100%。
9. 两次实施测验( )。
A. 间隔时间越长越好
B. 间隔时间越短越好
C. 应连续进行
D. 间隔以2〜4周为宜,最好不超过6个月
【答案】D
【解析】如果两次施测相隔的时间太短,则记忆犹新,练习的影响较大;如果相隔的时间太长,则身心的发展与学习经验的积累等足以改变测验分数的意义,而使相关降低。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被试特点而异,一般是两周到四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六个月。
10.—个7岁儿童甲智龄为8岁,一个12岁儿童乙智龄为14岁,用比率智商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两个儿童的智力水平高低为( )。
A. 甲小于乙
B. 甲等于乙
C. 甲大于乙
D. 无法比较
【答案】A
【解析】比率智商等于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所以甲的比率智商为,乙的比
率智商为所以甲的智力水平小于乙。
11.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用来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单元小测验属于( )。
A. 标准化测验
B. 常模参照测验
C. 非标准化测验
D. 自适应测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