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613政治学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2.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西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西方政治学家努力使政治学科学化的结果。

发展过程:这一努力肇始于19世纪30一一40年代孔德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哲学和方法论。经过发展,实证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成为政治学科学主义的哲学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政治学家主张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统一学方法来研究政治,发起了“新政治科学运动”,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政治学的主流。

实质及特点:

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力一法的革新。

主要特点体现在:

a. 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b. 注重政治研究形式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因而注重定量研究而抛弃定性研究;

c. 主张政治研究应该是经验性和描述性的;

d. 认为政治学研究应该价值中立,以不偏不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得到公正的结论;

e. 吸收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政治现象展开多种方式、多种角度、多个层次的研究,构成了形形色色的政治学说,大大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领域,形成了诸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等等大量边缘学科;

f. 规定自己的分析任务不在于政治的“应然”,而在于政治的“实然”,因此,在政治现实性上,它表现为从技术角度看,怎样进行统治和权力分配,而不是阐明统治为何是合理的。

3. 斯多葛主义

【答案】斯多葛哲学从公元前3世纪后期逐步盛行。斯多葛学派主张人类的普遍性以及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之上的世界秩序。该学派最著名的人物当属历史学家波里比阿,他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某些观念分析罗马历史和政制。在波里比阿看来,罗马迅速崛起的根源在于其政治制度。后来思想家西塞罗发展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认为自然法是建立在宇宙神圣秩序和人类理性和社会性的坚实基础之上的。这一自然法思想被运用于罗马法,并通过罗马法为后来的天主教信

条所继承,最终成为近代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资源。

4. 政治认知

【答案】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5. 法西斯国家

【答案】法西斯国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它是垄断资本所采用的最残暴、最野蛮的政治形态,是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和统治地位所实行的公开的恐怖专政。法西斯统治的出现,是资产阶级己经不能用国会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旧方法来实行统治,因而不得不在对内政策上采用恐怖的管理方法的表现,是由于资产阶级冉也不能在和平的对外政策的基础上找到摆脱现状的出路,因而不得不采用战争政策的表现。如20世纪20, 3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日本等。

法西斯国家的特征:

①法西斯国家的形成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育不充分,独裁专制统治体制在不同程度保留,垄断资产阶级与封建主残余政治军事势力相结合,因此具有顺利采用独裁专制体制所需的天然的土壤;

②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法西斯国家以“种族优越论’,、“国家至上论”、“领袖权威论”等作为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特征,宣扬“生存空间”理论;

③经济生活: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军事化;

④政治生活:实行法西斯的寡头统治:

⑤对外关系:奉行疯狂的对外扩张和侵略政策,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6. 政治冷漠

【答案】政治冷漠表示一种心理状态,但在政治行为的研究中,政治科学赋予了它行为方面的意义,借以表示参与行为的缺乏。政治冷漠是消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行为上的表现,即不参加政治生活,公民对政治问题和政治活动冷淡而不关心。作为政治参与的一种行为方式,政治冷漠可能出自四方面的原因:

①经过长期的政治浩劫之后,公民对社会政治生活疲倦反感或对于政治目标失去信心而对政治无动于衷;

②政治权力的权威基础和效力下降,由此引起政治参与的功能下降;

③政治权力和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们对于政治管理的信任程度下降,进而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下降;

④在社会制度完善的国家,在正常情况下,因为政治机构已替其成员解决大部分问题,故有些公民觉得其关心政治与参加政治与否均无所谓,从而不参与政治。政治冷漠虽然表明了公民一定的政治态度,也可在特定意义上影响政府政策,但政治冷漠不利于政府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容易出现决策的专断。而且,如果是因公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而采取的政治冷漠,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发

展为政治小服从,甚至导致政治反抗。

7. 政治意识形态

【答案】在任何政治文化系统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系统试图说服社会成员、取得后者的认同和支持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权威阐释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政治认同和引导民众政治态度的符号模型。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中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8. 精英主义

【答案】精英主义者认为,在大规模的现代社会中,参与式的民主是不可能的,因为公共事务太庞杂、问题太复杂,人民既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拥有发言权,因此无论政治权力如何鼓吹“主权在民”,实际上都是掌握在一小撮精英人物手里。在政治生活中,统治者总是少数人,他们垄断了政治权力,享受着权力所带来的利益和荣耀; 绝大多数群众则沦为被统治者,很难去控制政治权力的运作。他们充其量只是统治者的工具,为统治者提供物质的生活资料和政治机体存在所必需的基本手段。

9.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0.政治合法性

【答案】政治合法性是对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评价,它是政治权力及其遵从者证明自身合法性的过程。就是在价值或事实上,社会大众对政治秩序和政治体系的自愿认可、认同、同意和服从。

其维度有二:价值的与事实的; 公认的理想类型有三:意识形态合法性、程序合法性以及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认同信仰的“社群认同合法性”。不过,现实的合法性是上述合法性类型的不同程度的混合或综合的作用,要重视有效性在现代性的政治合法性中的地位,重视经济基础的合法性对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性地位。它是人们对某种政治权力秩序是否认同及其认同程度如何的问题。具有政治合法性意味着一种政治秩序或一个政权获得了人们的同意和自愿服从。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缺乏同意,政府的统治只能依靠高压手段。

二、论述题

11.运用利益与政治关系的有关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利益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1)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①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人们的需要通过这些社会关系转化为人们的利益,同时,人们的利益也只有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才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

②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共同利益和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