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运营协调与决策优化

关键词:商业信用;供应链;延迟支付;Stackelberg;违约风险;学习曲线

  摘要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围绕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化运作管理模式,通过各种契约机制以协调各成员间的利益分配。资金流的流动和管理一直被视为其重要的内在组成元素。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短期融资,商业信用作为一种新的契约协调激励机制所蕴涵的价值和巨大商机,正成为国内外企业提升供应链价值新的突破口,已成为供应链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研究内容。

在早期的商业信用的供应链库存决策模型中,商业信用主要是作为外生变量存在。研究在给定的商业信用下,通常为单层或双层商业信用,以单级角度,零售商(商业信用接收方)考虑如何进行订购决策。研究情形主要围绕产品性质、需求函数、缺货、还款优惠条款、获取商业信用条件等方面进行展开研究。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最多也最全面。而以供应链角度或以供应商角度研究商业信用激励机制设计的较少。可喜的是目前有关的研究开始逐渐增多,但是,研究还亟待深入。

本论文以商业信用为主轴,以库存为纽带,针对多种类型的需求函数,研究供应链的决策优化和协调问题。综合运用供应链库存管理、博弈论、算法理论等各种理论和模型,并运用灵敏度分析等方法,针对不同的决策背景和信息结构,建立多种供应链系统优化决策模型,重点探讨以商业信用为激励手段,分析其对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影响和对供应链的协调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

(1) 介绍研究背景并提出问题,并对商业信用在供应链中的价值及其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掌握论文的研究重点,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

(2) 针对成长期的消费类产品,其需求是时间和库存水平的综合函数以及计划决策期有限等特点,研究商业信用下供应链的订货期、订货次数及利润协调的有关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的命题和定理,证明了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并提出以商业信用为核心的实现供应链可分配利润的两种利润协调分配方案,即平均分配利益策略方案和相同成本下降率策略方案。另外,为便于分析,我们提出了商业信用期系数。

(3) 考虑了带有可入库时间约束的产品,研究其零供之间的联合订购决策,采用商业信用契约机制对集成供应链的结余进行协调分配。研究表明,当供应商的库存持有成本(包括资金的机会成本)大于等于零售商的库存持有成本时,那么在联合集成决策下,可入库时间失去约束作用。另外,为了掌握商业信用协调机制有效性,将其与批发价格折扣契约协调机制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批发价格折扣和商业信用对供应链协调效果的影响,讨论各自所适用的条件和协调效果。

(4) 针对常见的需求是价格的函数,并沿用给定商业信用下单级库存决策的思路,分两种情形研究在供应商-Stackelberg博弈下的零供双方的运营决策和商业信用策略的设计。研究表明,提供商业信用能降低价格,进而增加需求,当增加的需求足够多时,供应商就会提供商业信用,而且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形下,Stackelberg博弈所获得的整个供应链渠道的总利润大于集成供应链下的总利润。

(5) 采用供应商-Stackelberg博弈,对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进行决策优化。针对新上市的或处于生命周期成长期的产品,假设其需求函数、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均与时间关联,分两种情形建立了在供应商-Stackelberg博弈下的零供双方的运营和商业信用决策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算的复杂性和求解的难度。研究表明,商业信用期系数只取0或1。供应商的学习系数和开工成本越高而生产成本、库存持有成本、利息费率越低,则商业信用期系数为1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零售商的库存持有成本越高而其订购成本越低时,则商业信用期系数为1的机会也越大,即供应商也越有可能向零售商提供商业信用。

 (6) 在综合考虑需求是商业信用的指数函数以及商业信用存在违约风险的情况下,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不考虑零售商利益、兼顾零售商利益以及供应商对商业信用存在风险厌恶三种情形下,供应商如何确定生产计划和商业信用期设计。进一步,采用供应商-Stackelberg和Nash博弈两种博弈方式进行零供之间的博弈,给出了一系列的定理和推论。并通过灵敏度的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相关结论。而且灵敏度的数值结果还表明,在很多情形下,当商业信用期足够长时,在两种博弈决策下的供应链的总利润都大于集成合作决策下的供应链的总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