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商大学财务管理综合之中级财务会计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
【答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存量。
而现金流量是一定时期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的数额,它可以分为三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它是一个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结果反映在财务状况中,财务状况是现金流量变化的起点,也是现金流量变化的终点。
2. 银行汇票、商业汇票和银行本票
【答案】(1)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银行汇票的出票银行为银行汇票的付款人。在我国,单位和个人办理各种款项结算,均可使用银行汇票。银行汇票可以用于转账,填明“现金”字样的银行汇票也可以用于支取现金。银行汇票的提示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1个月。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汇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2)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付款人为承兑人),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在我国,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才能使用商业汇票。
(3)银行本票是银行签发的,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单位和个人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需要支付各种款项,均可以使用银行本票。银行本票分为不定额本票和定额本票两种。收款人可以将银行本票背书转让给被背书人。
3.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答案】(1)公允价值是指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2)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公允价值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即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
历史成本可能是过去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当前环境下某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也许就是未来环境下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二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4.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答案】权责发生制,指的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指的是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即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收到或支出款项,就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而只要没有实际款项的收入,则一律不作为本期的收或费用。
5. 其他货币资金
【答案】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同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一样,是企业可以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但其他货币资金同现金和银行存款相比有其特殊的存在形式和支付方式,在管理上也有别于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因此应单独进行会计核算。其他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和存出投资款等。
二、简答题
6. 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是什么?它们提供的决策信息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1)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情况的财务报表。在利润表中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所有收入和所有费用,以及据此计算得到的报告期的利润或亏损,是企业经营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一种动态财务报表,它还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水平,据此可分析企业利润或亏损的成因,评估企业的经营效益
利润表的编制依据是“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恒等式。利润表常见的格式有两种:单步式利润表和多步式利润表。通过适当划分企业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并以不同的方式在利润表上将
收入与费用项目结合起来,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指标。利润表提供的决策信息能够正确反映当期收入、费用和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
(2)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以现金为基础编制,其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变动有自身的特点,即提供企业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流出的信息。通过报告企业现金的来源、运用、净额的增减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流动性,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在一定期间内企业的现金来源、用途及现金余额变动的原因等信息。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依据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制。它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或费用的发生。就是说按收付日期确定其归属期,凡是属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反之,凡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不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收入和费用,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现金流量表可以提供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反映企业各种活动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7. 当资产发生减值时,应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并在资产负债表上按其市价或收回金额反映,这种做法是否违背了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为什么?
【答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没有违背历史成本原则,只是对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了修正,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这是因为: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的计量属性来看,资产仍然坚持采用历史成本的原则,对任何一项资产的反映都坚持历史成本观,按资产实际取得时的价值入账。但根据短期投资市价、存货可变现净值、长期投资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在建工程可收回金额、委托贷款可收回金额等资料对企业相应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是稳健主义原则的应用,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与决策相关,増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其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未来可能流入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低于该资产现有的账面价值,而在会计上对资产的减值情况进行确认、计量。其实质是用价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并将账面金额大于价值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或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量度。一般认为,资产计量越接近其真实价值,越有助于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更注重信息的相关性。
8.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