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财务会计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形资产

【答案】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具体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和特许权等内容。

无形资产具有以下特征:①没有实物形态;②将在较长时期内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③持有目的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是用于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其他方面;④所提供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⑤具有可辨认性,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 权益法

【答案】权益法是指在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以投资成本计量,在投资持有期间则要根据投资企业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调整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3. 其他应收款

【答案】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长期应收款、存出保证金等以外的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包括各种应收赔款、备用金、应收包装物租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等。企业发生的拨出用于投资的各种款项,在尚未进行投资之前,属于企业的其他货币资金,不属于其他应收款的范围。

4. 持续经营假设

【答案】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进行清算。从企业经营的存续时间来看,存在两种可能:

(1)企业在近期可能面临破产清算;

(2)在可预见的将来,企业会持续经营下去。不同的可能性决定了企业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

企业可以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使用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依照原来的偿还条件来偿还它所负担的各种债务。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的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的前提基础上,从而解决了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问题。正由于企业以持续经营为前提,企业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确认收入或费用的标志,而不以是否收或付货币资金为依据。由于企业持续经营前提的存在,才产生企业资本保全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核算中正确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必要。

5.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答案】权责发生制,指的是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 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都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指的是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即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收到或支出款项,就作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而只要没有实际款项的收入,则一律不作为本期的收或费用。

二、简答题

6. 请简要说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含义,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当二者难以区分时,通常怎样处理?

【答案】(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外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和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①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允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a. 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等要求变更。

b.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②通常,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a.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b. 取得新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3)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当二者难以区分时,企业应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①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基础。例如,企业在前期将某项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该项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该变更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②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例如,企业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基础由前期的历史成本转变为公允价值时,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③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例如,某商业企业在前期将商品采购费用列为营业费用,而根据新准则规定,本期将采购费用列入存货成本,该事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④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是会计估计。

7.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一个基本理论基础是,这样一个目标可以反映社会经济资源最有效地利用,因此能实现社会经济财富最大化。”请简要评价这一观点。

【答案】股东则富最大化是指通过则务上的合理运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则富。与利润最人化目标相比,股东则富最大化目标体现出以下优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现金流量的时间价值和风险因素,因为现金流量获得时间的早晚和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2)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股票的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未来获取现金流量的能力。

(3)股东财富最大化反映了资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因为股票价格是对每股股份的一个标价,反映的是单位投入资本的市场价格。

但是,随着债权人、雇员、供应商、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以及一些损害利益相关者事件的发生,出现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观点。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企业不能单纯以实现股东利益为目标,而应把股东利益置于与利益相关者(如借款人、国家、管理者、员工、供应商等)相同的位置上,即要实现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但是,也有人认为: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实际上并不损害其他相关者的利益,恰恰相反,它是以保证其他相关者利益为前提的。因为企业满足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结果,也增加了企业的整体财富,其他相关者的利益也会得到更有效的满足。在将股东财富最大化进行一定约束后,股东财富最大化成为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这些约束条件是:(1)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到了完全的保护以免受到股东的盘剥。(2)没有社会成本。公司在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都能够归结于企业并确实由企业负担。

所以,以上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8. 如何用“约当产量比例法”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答案】约当产量比例法是会计中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多,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较大,且生产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差不大的产品。

按约当产量比例划分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应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量,然后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成本按照完工产品产量和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由于在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工程度和投料情况的不同,必须分别成本项目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

(1)直接材料费用项目约当量的确定,取决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投料情况:

a. 如果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件完工产品与每件月未在产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