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岛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主观辩证法

【答案】主观辩证法作为概念辩证法,头脑中的辩证法,属于意识的范畴。同“客观辩证法”相对。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2. 分析与综合

【答案】(1)分析是指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分析研究从中找出构成这一认识对象的基础的部分、本质的方面。

(2)综合是同分析相对应的方法。综合通常被看做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但是综合绝不是把各部分、各组成因素机械地凑合起来或装配在一起,而是在思维中把对象的各个本质的方面按其内在联系有机地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3)分析与综合的实质,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分析与综合的关系也是辩证的,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完成,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认识。

3.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答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 唯物论

【答案】唯物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一一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

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

5. 唯物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是指“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的一种观点。唯物卞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

6.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指由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随着生产集中和垄断的发展,银行资本由集中走向垄断,工业垄断资本对银行的依赖增强,大银行同大企业的金融联系更加密切,形成了固定的关系。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通过金融联系、资本参与和人事参与,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二、简答题

7. 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问题的理解。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而总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间题的理解主要包括:

(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

马克思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错误在于,离开了人所存在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谈论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并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

(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

①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影响、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

②各种社会关系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

(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

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着,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①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着、

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性就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主要体现的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本特征,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所以,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

②人的社会属性虽然以自然属性为基础,但是,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所具有的自然属性都是经过其社会属性洗礼的,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与动物的本能是有区别的,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就会将人与动物混为一谈。

8. 如何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方面来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答案】剩余价值是通过货币转化为资本产生的。劳动力成为商品又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就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迫使雇佣劳动者进行剩余价值生产,以占有雇佣劳动者所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则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雇佣劳动制度。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作用的不同,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正确地反映了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力一法,一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但是,它们的物质技术基础,以及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进行分配之前,必然要经历向利润、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当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以后,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价值向生产价格转化过程的完成,揭示了在各种经济表象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在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农业资本等多种资本形式,与此相对应,剩余价值也具有商业利润、利息、银行利润、资本主义地租等多种分配形式。剩余价值的分配,清晰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剩余价值的共同瓜分,从而又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9. 简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

【答案】(1)“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达。

①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生产劳动,所以,语言、意识都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②人的自然属性也不是纯粹的本能,无不打上社会的印记,融入了人的社会性,受到人的社会属性的制约和规定,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和社会需要而表现出来的。

③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具有阶级性,人“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但是,人的本质都带有阶级性却并非只有阶级性,即使在对立的阶级之间也有着某些共同的社会属性(如社会公共